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外媒聚焦中國樓市調控細則 稱房價將遏制

2011年06月03日 22:05:18  來源:新華國際
字號:    

  在北京、成都16日出臺樓市調控細則後,其他城市也將根據“國八條”于近期推出樓市細則。外媒認為,這次中國政府的“新國八條”迅速在地方落實,折射出中國各地百姓面對高房價都不堪重負,而在通脹壓力和貨幣政策收緊的雙重鉗制下,中國房市進一步升溫的可能性很小。

  2月16日,北京西城區一家房屋仲介公司的職員帶領剛剛看房歸來的顧客回公司。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中國各地出臺樓市細則引外媒熱議

  美聯社2月17日報道説,目前,中國已有北京、上海、青島、濟南、成都、南寧、貴陽和長春8個城市出臺了貫徹“新國八條”的實施意見,推出各種版本的限購令或者升級版限購令。按照相關要求,未來幾天還會有20多個城市密集推出限購政策。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新一輪的房地産調控,比市場預計的更迅速、更猛烈。

  18日,中國官方會公佈1月份樓市新數據。在政府接連出臺樓市調控舉措的背景下,1月份的樓市數據備受矚目。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在17日表示,該機構將不再發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平均數,因為該指數一直被認為低估了中國房地産泡沫的嚴重性,尤其是大城市的漲幅被小城市的漲幅削弱了。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只發佈單獨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指數,並採用新的統計方法,只計算住宅房價,不包括商用建築價格。

  路透社的分析認為,除了“國八條”的限制措施外,中國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已經三次加息,同時從去年初以來,連續第七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些都是對中國消費市場,尤其是樓市所下的“重手”。日本財經雜誌《金融關注》也表示,長期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已經被貼上“投機市場”的標簽,目前的政策試圖傳達這樣的資訊:通過“炒房”一夜暴富的觀念和僥倖心理有必要“儘快被引向理智的軌道”。該刊還指出,從國際市場的角度,以及考慮中國民間實際的購買能力,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即使放在全世界也已經屬於一個“過熱點”,因而加快市場調控的“節奏”和進度非常必要。

  2月16日,北京樓市調控新政正式出臺。北京市政府的樓市新政強化了限購、保障房建設、稅收金融監管措施。通知發佈前夕,在北京市朝陽區房屋登記發證大廳內擠滿了等待辦理過戶手續的居民(2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趙琬微 攝

  對於這場“調控戰”可能取得的成果,路透社稱,隨著緊縮政策陸續執行到位,調控“戰果”有望擴大,今年樓市成交量相比2010年將有大幅下滑,房價將得到一定遏制。日本《每日新聞》16日報道稱,相比去年,在更嚴厲的購買限制和金融管制政策之下,針對房地産的“信貸創造效應”將在今年得到進一步控制,房價上升壓力也會得到一定緩解。日本研究中國經濟的財經分析專家島野純一稱,如果嚴格執行限制政策,那麼市場的投機性需求可能會被削減超過40%。

  不過,據評級機構惠譽預測,2011年中國住房價格將保持平穩,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雖然政府的調控是最嚴厲的,但這些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在中國範圍內競爭力最強,住房需求仍非常強,並且還在不斷增長。英國《金融時報》17日引述美國世紀橋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湯姆德拉圖爾的話説,在中國大約有40個二線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超過房價的漲幅,這意味著價格負擔能力其實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在日本和美國,人們收入停滯不前或是下降,那裏的房價上漲才會最終變得不可持續。渣打銀行的一名分析師也認為:“對開發商來説,中國的樓市一切仍然照常,我們對中國房地産市場感到放心。”

  美國財經網站“商業局內人”16日分析説,中國的樓市具有上升潛力的。但決策者想要一方面看到樓市經濟的旺盛,一方面又避開高通脹的風險,就必須要從根本問題上著手。這其中包括下決心長期增加新房供應量,尤其是居民經濟型住房的供應,後者可以更多地借鑒香港的經驗。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