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黨報剖析“吃空餉”現象:失守的還有社會良心

2011年06月03日 22:05:2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制度永遠是靠人來執行的,當腐敗現象發生之際,誰來捍衛公共利益?

  吃空餉,這個似乎被封存于歷史記憶中的詞兒,近來忽然紅火。先有福建龍岩吃了9年空餉的“最牛公務員”,繼而又冒出湖南永州教職員工大面積吃空餉的奇聞。

  讓人拍案驚奇的還在於,對於吃空餉這種明顯的違紀違法行為,當事諸方不以為恥,反而振振有詞:“空餉吃的是地方財政,不是國家財政,關你記者什麼事?”

  從記者調查看,吃空餉現象,在永州的一些縣,已是公開的秘密。在職教師礙于同事情面,不好舉報;校長們利益攸關,或涉內幕交易,捂住不報;離職教師吃到空餉的甜頭,能瞞則瞞;教育主管部門偶有查處,但念及部分空餉或貼補了教育經費,也眼開眼閉……

  於是,管理部門與學校、校長與教師,由此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皆大歡喜。

  但是,可怕就可怕在這份皆大歡喜,它導致了這種違紀違法行為的長時間放任。更可怕的是,它還發生在教書育人的學校,試問,這些導演、縱容、默許了吃空餉行為的教育工作者,會怎樣教育他們的學生?

  如果,這種違紀違法行為的鏈條中,哪怕只有一個節點,基於正義或只是恪盡職守而堅決斷裂——比如,發放空餉的財務人員能嚴守財經紀律,吃空餉的教師能良心發現,甚至只是某個了解真相的局外人,能勇敢或堅決地舉手説“不”,整個吃空餉事件也不會運作得如此天衣無縫、順理成章。

  短短數日,記者的調查便使觸目驚心的吃空餉利益鏈條浮出水面。可見,如果真下決心,查處這一“公開的秘密”本應易如反掌。然而,涉及吃空餉的每一個人都配合默契,查處環節則醒目地高舉輕放。

  有人呼籲完善監管機制。是的,但凡出現營私舞弊之類的腐敗,我們總是習以為常地往體制機制的漏洞上去想。然而,我們的各種規章制度已經不能説不嚴密,要辦成一件事,需要過的關、蓋的章也已不少——怎麼還是堵不住、防不了類似吃空餉這樣極其醒目的漏洞呢?

  制度永遠是靠人來執行的,如果連為人師表者也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感和廉恥心,我們的社會良心便將面臨退無可退的境地。

  那句“關你記者什麼事”的詰問,給我們極大的警示:當腐敗現象發生之際,誰來捍衛公共利益?

  答案或許是——社會中的每一位民眾。(李泓冰)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