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李毅中卸任工信部部長 七年完成三次華麗轉身

2011年06月03日 22:05:56  來源:中廣網
字號: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決定,免去李毅中的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職務,任命苗圩為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

  

  李毅中(資料圖片)

  虎年歲末的卸任,對65歲的李毅中來説,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轉身。過去的七年,他的職業線上依次標記著國資委副主任、安監總局局長、工信部部長這樣的頭銜,以每兩三年為週期,李毅中完成了屬於他的三次華麗轉身,也留下了三張不同的面孔。

  面孔一:國資“大管家”

  2002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國資委掛牌,李毅中調任黨委書記、副主任。跨過從事了30多年的石油行業,他成為196家中國最核心國企的出資人代表,開始打理6.9萬億關乎國計民生的國有資産。

  上任後,他警告一些央企負責人薪酬過高,他反對大型企業管理層收購,提出5項禁令。有人戲稱,他是“媳婦熬成婆”,得到的回答是,“國資委不會成為婆婆”。

  面孔二:救火隊長

  2005年,國務院將原為副部級的“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升為正部級,更名“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李毅中迎來了新的挑戰:首任安監總局局長。

  這一年,臨危受命的李毅中打響了煤礦安全的攻堅戰。也是這一年,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媒體上,背景卻無一例外的都是礦難現場。一位記者寫下這樣的日記:

  記者日記: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當李毅中在初冬清冷的晨曦中從北京奔赴七台河礦難現場時,他要面臨的是子時黑龍江零下11度的寒意。就在前一天晚上,李毅中剛剛處理完松花江污染事件從哈爾濱返回北京,10來個小時後他又因為煤礦爆炸而再次趕往黑龍江的另一個城市。

  2005年12月2日,河南洛陽寺溝煤礦透水事故,5日李毅中主持安全生産視頻會議,7日河北唐山劉官屯煤礦特別重大瓦斯爆炸,91名礦工遇難。8號趕赴唐山,主持召開緊急安全生産視頻會議,12日上午李毅中主持召開緊急安全生産視頻會議。

  在任三年,“疲憊”、“凝重”,成為他的固定表情。“黑面”、“狠話”,成為媒體使用最多的形容詞。在一個個礦難現場和安全會議上,李毅中留下了一段段讓百姓拍手叫好的經典語錄:

  李毅中:貼封條撕了再貼,貼了再撕,這樣下去不行,治罰沒有力度,瓦斯不治,礦無寧日。

  我們就是要把礦工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拿出的圖紙畫的很正規很清楚,結果都是假的。

  超生越界,私挖濫採,像這種情況不是個別,有一定的普遍性,太拿人民當兒戲了,要錢不要命,煤礦井下不能搞層層轉包,我再次強調不能搞,立即關閉,沒有商量的餘地。

  在長期採訪安監總局的中央臺記者趙九驍眼裏,私底下的李毅中,是一個真性情、嚴謹認真的人:

  趙九驍:李毅中可能是我在廣播記者生涯中遇到的最有個性的採訪對象之一,他頭腦非常清楚,記憶非常好。他更是有一個有熱情,有性情,有感情的官員,所以李毅中才會對那些違法行為不留情面。記得有一次會議結束之後,與會者全部都離開了,只剩下李毅中一個人還在那兒,拿著一個紅鉛筆、戴著老花鏡在那兒奮筆疾書。我問他您在那兒做什麼?李局長告訴我説,這些內容馬上就要上我們安全生産的網,所以一定要校對清楚,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其實我看來,李毅中在安監總局工作的這三年,樹立了中國高官勤勉務實、真抓實幹的一個標桿性的形象。

  面孔三:馬前卒

  2008年,工信部掛牌,李毅中成為歷史上第一任工信部部長。從雷厲風行的救火隊長到奔忙不息的馬前卒,63歲的他,繼續著沒有週末、上班時間“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強度。他説,這是自己熟悉和熱愛的領域,這裡有他對中國工業的深厚情感:

  李毅中:小時候火柴叫洋火,釘鞋的釘子叫洋釘子,什麼都得加個洋。那時候我們都不會製造,經過60年的變化,到現在工業體系是齊全的,由不能做到能做,由開始做低端的,逐漸的向高端發展,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發牢騷,不要怨天尤人,一定要知難而上,在磨難中使工信部得到社會的公認。

  責任重大,李毅中説,他一上任就得出征,就得作戰。在一直跟隨採訪工信部的中央臺記者趙明明眼裏,善言、勤奮,是李毅中留給她的最深印象:

  趙明明:我覺得從一個記者的視角來看,首先李毅中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好的採訪對象,因為他不但樂於表達,敢於表達,而且還比較善於表達。我的印象當中,大部分的時候他面對記者的採訪,甚至是在工信部內部的一些會議上發言的時候,都是不需要事先準備稿子就能夠侃侃而談的,而且是用他那種很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他身邊的人説他每天都在加班,有時候每天是工作14個小時。有一次在接受我們採訪的時候他自己也説,擔任工信部部長以來,他是不敢懈怠,晝夜兼程。

  不敢懈怠、日夜兼程。在國産汽車吉利迎娶美國福特的婚禮上,他是證婚人;在騰訊和奇虎360的交火糾紛中,他是協調者。中國工業資訊企業的每一寸進步,都離不開李毅中這個名字。但是卸任後的他,也有自己的擔憂:

  李毅中:你可能生産出同樣的鋼,同樣的石油,同樣的紡織品,數量是一樣的,你賣的錢都是一樣的。但是人家的增加值是34元到40元,你只有26.5元,集中的反映了我們大而不強,反映了我們工業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不夠。

  58到65歲,一個人的退休年紀,李毅中卻完成了職業生涯最輝煌的三次華麗轉身。7年裏,花甲之年的他永遠衝鋒在前,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挑戰。而他的這份擔憂,將留給繼任者來化解。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