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官場潛規則帶來公職人員“弱勢感” 背後或藏腐敗

2011年06月03日 22:05:59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公職人員是“弱勢群體”?不久前出爐的一份調查報告令不少公眾難以理解。

  專家分析認為,“弱勢感”的來源恰恰是公職人員對自身問題的懼怕,是腐敗分子對隨時可能被越來越嚴格的制度拉下來的恐懼。

  也有專家提出,公職人員的這種心理與我們目前矛盾多發的社會狀態是相吻合的。不僅僅是社會的矛盾,在公務員內部也存在諸多的矛盾,不公平、不公正,加上一些潛規則的存在,使得一些公務員産生了負面心理

  公職人員“雷語”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跟政府作對就是惡”——語出自重慶市江津區區委書記王銀峰;

  “你是準備替黨説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説話”——語出自河南省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

  “受賄是為了經濟發展”——語出重慶市潼南縣原常務副縣長譚新生;

  “我不貪污,當官幹啥”——語出山西省某村村支書;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這些不乏黑色幽默的語句當中,處處彰顯著強勢、強權思維。

  但令人驚奇的是,一項近日出爐的問卷調查顯示,有近半數(45.1%)黨政幹部受訪者自稱是“弱勢群體”。

  一邊口出“強權語句”,一邊卻以“弱勢群體”自稱,這樣的矛盾令不少公眾難以理解。

  官場潛規則帶來“弱勢感”

  公職人員弱勢感何來?有分析人士認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在激烈的官場競爭、嚴厲的問責制度和強大的網路監督面前,一些公職人員如履薄冰;二是在某些地方存在“潛規則”的情況下,很多公職人員深感無背景不好辦事;三是公務繁雜,既想有政績讓上級看得見,又要做民心工程讓老百姓滿意,但想要有所作為卻困難重重。

  對此,有評論指出,目前在幹部隊伍中無能者擔心被淘汰,貪污腐化者擔心被查處,甚至説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都有可能遭遇問責,由此公職人員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也就不奇怪了。

  供職于北京市某區政府的劉女士向《法制日報》記者坦言:“現在的政府資訊公開等各項惠民措施都是萬眾矚目,稍有不慎就會留下話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心理上壓力很大。”

  但是公職人員這樣的“大倒苦水”並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同。有網友直言不諱:自感弱勢的公職人員未免有些“矯情”。

  “公職人員這些通常意義上的‘精英階層’在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不足和邊緣化,他們聲稱自己是弱勢群體時難免被質疑為‘無病呻吟’。畢竟,相對於農民工、下崗工人等傳統意義上的底層弱勢群體,他們真不能算是弱勢。”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吳先生對記者説。

  公職人員屬弱勢群體一説雖然並未得到認同,但公職人員的自身“弱勢感”已造成現實問題,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近年來屢屢發生的公職人員自殺等非正常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僅2009年一年就有13名公職人員非正常死亡;2010年以來,媒體已公開報道的公職人員“非正常死亡”事件已有8起,其中大部分為自殺,事後調查表明多數以自殺來結束生命的公職人員是心理健康出了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此類事件會造成不良迴圈,給其他公職人員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使其“弱勢感”增強。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