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擬建1000個自行車換乘站以緩解交通擁堵

2011年06月03日 22:06:03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意見鼓勵“就近就業” 將建1000個自行車換乘站 或擇時開徵交通擁堵費

  近日,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首都交通科學發展加大力度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出爐,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加。合理調控小客車增長、必要時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擇機收取擁堵費等措施,倡導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此前備受爭議的最嚴“限購令”並未出現。

  北京立志大力治堵

  據了解,北京在2008年奧運會後啟動限行,車輛根據尾號每週限行一天,該措施在實施初期取得一定效果。但兩年後,機動車上牌量平均每月激增近一倍,限行成果被消耗,堵車再次困擾北京。據交管部門統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目前超過450萬輛,並且每天還在以1900輛的速度增長。10月20日,面對各方對北京交通世界“首堵”的評論,北京官員首次公開表態,將採取措施控制機動車數量。

  昨日,北京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正式亮相並徵求公眾意見。此次亮相的綜合措施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完善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和駐車換乘條件;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運輸服務水準等。

  “就近就業”措施難實現

  在日前公佈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關於治理交通的規劃中,鼓勵就近就業,從源頭上減少市民出行需求引起了各方熱議。在昨日公佈的徵求意見稿中,第一方面就是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北京市將嚴格控制中心城建設總量增加,加快重點新城建設。

  有專家認為,鼓勵就近就業,是減少交通擁堵的有效方法,但這項措施必須與城市發展佈局及産業結構協調。在北京天通苑,許多動遷、安置的居民都是低收入群體,從市中心搬到了郊區,交通成本增加了,但由於周圍沒有産業配套,沒有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人口流動也給交通到來了壓力。北京亦莊也是大型居住地,周圍也有産業聚集,但由於不相匹配,許多住在亦莊的人在市中心工作,同樣給交通帶來壓力。

  建1000個自行車換乘站

  鼓勵自行車出行,提高綠色出行比例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小劉家住南二環右安門附近,在復興門處上班,距離約有7公里。小劉説, 之前每天坐公交車上班,早上6時50分就得起床,在7時15分之前必須上公交車,才能在8時30分之前趕到單位,晚高峰同樣如此,每天在上下班路上就耗費約2個小時。“從南二環到長安街就這樣,要再遠點怎麼辦?太累了。”小劉説。一個月前,小劉買了一部自行車,到單位只需要25分鐘,來回都很省時間。

  有專家認為人行與自行車佔用空間僅為小汽車的1/30和1/20,這對於交通空間稀缺度極高的北京市來説,是空間使用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建議大力發展租用的公共自行車,方便市民出行。

  對此,北京市規劃建成1000個站點、5萬輛以上規模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

  擇時開徵交通擁堵費

  對於普遍關注的交通擁堵費問題,徵求意見稿指出機動車擁有者合理承擔使用成本,削減中心城交通流量。北京市將按照“中心高於週邊、路內高於路外、地上高於地下”和差別化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停車收費標準。三環路以內及其以外的重點區域為一類地區,五環路以內除一類地區以外的區域為二類地區,五環路以外區域為三類地區,路側停車、路外露天停車、停車樓(庫)停車價格實行階梯價格,居住區及夜間停車收費價格原則保持不變。

  研究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擇機實施。

  此外,還將實行合理調控小客車增長、必要時重點路段高峰實施單雙號限行等措施,而此前備受爭議的最嚴“限購令”並未在徵求意見稿中出現。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