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文物屢遭盜挖
秦始皇父母的陵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秦東陵一號陵園10月份發現一個30多米深盜洞,並直通一號大墓主墓室內的黃腸題湊。目前,專案組已抓捕了數名犯罪嫌疑人,但此次被盜絕非首次,國寶級文物屢遭盜挖的情況值得關注。
>>盜墓者
專業化程度較高
據考古調查資料,秦東陵面積達27平方公里,陵區內有4座陵園,其中一號陵園南北寬1800米,東西長4000米,總面積72萬平方米,經鑽探發現2座亞字形大墓。如今盜洞直通的主墓室就是1986年最先發現的一號大墓,有專家認為其墓主很可能是秦始皇母親帝太后(史稱趙姬)。
據介紹,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盜墓分子的犯罪活動近年來呈現出專業化、集團化和智慧化的傾向。據爆破專家分析,30多米的盜洞是用火藥炸出來的,專業化程度很高。盜墓分子利用爆炸産生擠壓作用的原理,用洛陽鏟等工具挖出土,形成數米不等的細長土洞後,向內裝上炸藥,人走到遠處點燃引線引爆,如此反覆(最多幾天時間、最短則數小時)就一路爆到了30多米地下的主墓室。
當然,盜墓技術再先進也離不開傳統的方式如利用當地人了解情況等。據了解,在這次抓獲的9名犯罪嫌疑人中至少有兩人就住在一號大墓附近的村莊,其他人多為河南等外地人,他們利用當地線人提供的資訊,找到大墓後把炸藥等作案工具放置在鄰近村上,深夜一兩點時即開始盜墓活動。
>>文保所難以發揮作用
進一步的調查表明,一號大墓發生盜掘絕非首次,犯罪分子很可能是利用了去年冬天的一次不很成功的盜洞“經驗”。
據辦案人員講,去年冬天秦東陵文管人員接到村民舉報有人在盜挖一號大墓,經在田野中仔細踏勘發現一個深達20多米的盜洞,並在大墓附近發現一輛不明來歷的警車。文物人員報案後,斜口派出所民警來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在蹲守幾個夜晚未能抓到盜墓分子後,文物人員即對盜洞進行簡單回填,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除了不明警車與盜墓有無關係讓人困惑之外,一號大墓幾年前還發生過一起令人震驚的“挖地道”盜墓事件。據當地一位村民介紹,棗園村一戶農家有一處宅院,被一外地人利用租房的機會,通過廢棄的水井向一號大墓橫挖盜洞70余米。正是由於長時間的夜間爆炸聲引起村民注意,終被文物人員發現這個“地道”,才將數名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問題是,有如此重要文物價值、應該在重點保護範圍內的大墓為何一次次地被盜挖呢?
專家認為,像秦東陵這樣的大型田野文物常常處在偏遠之地,交通不便與經濟水準低共存,文保員一個月120元的保護費難以調動個人積極性,他們卻要不時面對集團化犯罪分子的威脅,當地老百姓對於保護文物也較為淡漠。
記者發現,秦東陵雖然有一個文管所,但是幾個人的編制與簡陋的設備只能滿足隔日巡查的需要。他們雖然有文物安全巡查記錄,除了一些空白顯示太平無事外,有的頁碼甚至有“到西安送石榴”的字句。(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