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申遺成功意味著更多責任

2011年06月03日 22:06:2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0月21日,北京市京劇票友演出京劇《打龍袍》。為期5天的第十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10月19日在天津市中國大戲院拉開帷幕,中外京劇票友齊聚一堂,角逐新一屆中國京劇“十大名票”。新華社發(孫繼武 攝)

  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16日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我們達到了預期目標,大家都很高興”,這是率團與會的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馬文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説的第一句話。

  馬文輝説,京劇吸納了中國地方戲劇的很多元素,表現力、感染力強,演唱技巧高超,中醫針灸則已成為我國傳統醫學代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這兩個項目是我們多年來的心願,我們也為此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回想此前的申遺過程,他娓娓道來。

  馬文輝對記者説,各國文化背景差異是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方面的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點。類似于中醫針灸和京劇這樣的項目,文化含量高,歷史積澱深,需要有一個過程才能理解和認識它們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在申報過程中,找到更合適的表達方式,做好説明解釋工作,讓國際社會真正理解這些項目在中國文化遺産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15日是大會首日,中國申報項目“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和“麥西熱甫”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由此,中國本次申報的5個項目全部上榜。

  談起評審過程,馬文輝説,第一印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體系成熟和評審標準嚴格。他説,隨著世界各國申遺熱情和願望的提升,教科文組織在申報和審議方面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操作也越來越規範化,競爭激烈不言而喻。

  他以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中國申報項目“麥西熱甫”為例説,該項目在大會審議過程中引起了激烈討論,與會代表提出了一些疑問和建議,當然還有對未來保護前景的擔心。馬文輝説,對此,中國代表團在會前做了充分準備,對所提問題做了有針對性的解答,論述嚴謹,回應有力,得到了廣泛認可。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