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潘基文:祝賀中國舉辦了一次最成功的上海世博

2011年06月03日 22:06:3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10年上海世博會高峰論壇31日開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開幕式上發表。部分摘要如下:

  尊敬的溫家寶總理閣下,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尊敬的各位部長閣下,尊敬的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先生,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嘉賓,這一路走來,自從今年5月份以來,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討論著一件非常卓越的歷史盛事,他們聽説了眼花繚亂的技術,豐富的文化活動,群星薈萃的歌舞表演,所有這些都在美麗絢爛的展館裏得到了呈現。於是他們來了,來到了上海,他們從世界各地紛至遝來,他們親眼目睹了這一盛事,7000多萬人次來自於幾十個國家,他們並沒有失望,恰恰相反,他們感到了驚嘆和振奮。中國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以及國際展覽局,理應得到這更高的讚譽。

  中國人民和政府已經證明了,他們是有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個重要的國際盛事。我在這裡代表聯合國對你們表示最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舉行了這一次最成功的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尊敬的各位閣下、女士們、先生們,在這樣一個巨大的世界廣場上,中國匯集了各國在一起,我們共同慶祝和展現了全球的多姿多彩,建築設計的饕餮盛宴,豐富深刻的展覽以及濃郁的遊客多元文化的大融合,讓世界為之歡騰。在這次世博會,上海蜚聲國內外,成為最頂級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一路走來,上海已經完成了孕育多年的轉型。讓我們記住,這是世界博覽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我們要盛讚我們的東道主提出了獨具創新且昭示未來的主題,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是再合適不過了,畢竟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城市化不斷發展的世界裏,現在超過半數以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裏,而這個比例將會繼續提高,正是因為本屆世博會讓數以千萬的人民知道,城市是有可能變得更加的健康,更加的安全,城市能夠更好地把自然和技術融合在一起,城市裏面的可以獲得更加清潔的空氣和水,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換句話説,這屆世博會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我們有信心來應對城市化時代裏日益涌現的挑戰。

  尊敬的閣下們,女士們、先生們,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城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們現在移居到世界各地的城市裏,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城市容納他們的難度越來越高,數十億的人們生活條件惡劣,危及生存,他們生活在貧民窟裏,他們無法獲得基本的生活條件,沒有清潔的水,沒有衛生設施,也沒有基本的住宿。城市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而那些沿海的城市也在面臨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海平面上升的風險。

  儘管如此,城市吸引力不減,城市是就業的中心,也是經濟發展的中心,它們推動著商業活動和創新的發展,人們涌入城市,希望能夠找到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國上海世博會向我們展示了寶貴的理念,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挑戰,我們看到了建築方面的創新設計,我們也看到了自然資源的創新使用,我們通過世博會了解到,建築的設計師和建造者能夠為節能節水做些什麼,我們也充分意識到,公共軌道交通系統的重要性,我們充分理解必須要特別關注貧民窟這個特別的世界問題。在這些方面,我希望中國能夠成為一個探索城市發展的先行者。事實上,在解決城市貧民窟的挑戰,再利用推廣綠色技術、可再生能源以及綠色業務模式發展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最前沿,我們期待著更密切的、更廣泛的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和中國合作,我們要共同努力,更加有效、明智的利用我們星球上有限的自然資源,我們要繼續介紹宣傳可持續性的實現方式,貫穿于生産、消費以及貿易的各個環節,從政策制定到中小和大型企業的運營方面全面踐行。

  我們要更加努力開發可再生能源,使得所有人用得起,我們要共同努力來應對氣候變化,鼓勵我們的城鎮能夠大力推行減緩和適應的措施,而這些是綠色經濟的核心精髓,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將全世界的城市和國家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目標綜合在一起,到2012年,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將會齊聚裏約熱內盧參加聯合國可持續性發展會議,在那裏我們將會重新明確政治的承諾,尋找發展的差距,來應對20年以前地球峰會舉辦以來所涌現的新挑戰。不過對此會議給予了厚望,我在這裡也向各位發出邀請,我們要借鑒中國上海2010年世博會的經驗,把裏約精神再一次發揚光大。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上海世博會即將落幕,但是我們將會銘記在心,當你們收拾行程準備回國的時候,我希望你們繼續把這個字眼傳播世界各地。上海世博會和聯合國展館已經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堅定的資訊,那就是分享知識、交流文化、秉承共同的願望,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加充實,我們能夠團結在一起,我們也會獲得成功,我們要讓上海願景永遠永存,融入到我們日後的討論、生活和工作當中去,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謝謝各位的聆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