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蕭冰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能丟掉大原則

2011年06月03日 22:06:3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人民日報》10月27日發表署名文章《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讀後感觸頗深,筆者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已經告訴我們,當前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盲目求快不行,丟掉了大方向亂改更不行。

  政治體制改革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再次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表明瞭中央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態度和決心。我國現行政治體制的某些方面束縛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對政治體制中不適應或者不完全適應發展需要的部分實行根本性改革,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為了發展而改革,為了中國老百姓更多的福祉而改革,改革是必須的。

  往哪改?肯定是往好的方向改,往能夠適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更好更快發展的方向改,往能夠更好地改善民生、惠及老百姓的方向改。正如鄧小平同志的三條標準:“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是否正確,關鍵看三條:第一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産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如果政治體制改革背離了這三條標準,不能夠促進發展、不能使人民更加幸福,那還不如不改革、不折騰好。

  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能夠丟掉大原則。什麼是大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條大原則。正是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産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經過千辛萬苦換得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穩定發展,讓中國老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改革是為了適應發展需要的自我完善,是為了更好的造福老百姓。如果丟掉正確的政治方向盲目改革,結果會把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毀於一旦,這必將損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現階段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在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前提下,以”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循序漸進、紮實推進”為改革原則,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

  一副眼鏡,自己的才是清晰的;一雙鞋子,合腳的才是舒適的。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要尊重這個國家最廣大人民的意願和選擇,要植根于千百年來積澱的深厚文化土壤。一味羨慕甚至照抄照搬別國的政治發展道路,只能水土不服,這已是不少國家不斷經受折騰的事例所證明的,正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在腳下生根的堅實寬厚。(蕭冰理)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