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約佔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一半

2011年06月03日 22:06:5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20年,中國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共計10萬噸生産量和11萬噸消費量,約佔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一半,完成了聯合國《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階段性履約任務。

  2010年9月16日是第16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今年的主題是“臭氧層保護:治理與合規處於最佳水準”。

  16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北京舉行的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上表示,1991年成為《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方以來,經過持續不斷努力,中國分別於1997、1999、2002、2003年實現哈龍、全氯氟烴、甲基溴、甲基氯倣生産和消費的凍結。

  2007年7月1日,中國提前兩年半完成全氯氟烴和哈龍的淘汰;2010年1月1日,中國又全面淘汰四氯化碳和甲基氯倣。

  同時,完善的政策法規和監督管理體系是成功履約的堅實基礎。20年來,中國頒布實施了100多項政策法規,形成了以禁止新建、改建、擴建生産線,實施生産、消費、進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特別是2010年6月1日開始施行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進一步規範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為可持續履約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張力軍認為,多邊基金支援和技術轉讓是成功履約的重要條件。《蒙特利爾議定書》能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被全球普遍簽署的國際條約,並成為環境公約成功合作的典範,其下設的多邊基金髮揮了關鍵作用。

  1991年以來,中國累計獲得多邊基金約8億美元的支援,共實施了400多個單個項目和18個行業計劃,為3000多家企業提供資金支援,為完成第一階段履約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一直秉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支援在多邊基金框架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協商、共同審議的方式,積極爭取資金支援、技術支援與轉讓。”他説。

  在分析履約工作當前形勢和任務時,他説,儘管中國保護臭氧層工作已經淘汰了相當於90%ODP當量的消耗臭氧層物質,但如果按照實物量計算,履約的任務只完成了一半,下一階段履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紀念大會上,聯合國環境署臭氧秘書處執行秘書馬可岡薩雷斯和多邊基金秘書處瑪利亞諾蘭女士對中國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履約工作表示讚賞。

  1987年9月1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國際臭氧層保護大會,通過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對控制全球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量和使用提出了具體要求。

  1995年,聯合國大會決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蒙特利爾議定書》所有締約方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至2010年6月,已有196個國家簽署了這一議定書。(記者余曉潔 顧瑞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