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蔡武: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2011年06月03日 22:07:10  來源:求是
字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並貫徹落實到文化工作的各個方面,是當前文化系統的頭等大事,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充分認識新時期文化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努力把握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提高全黨全社會的文化自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深刻認識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新時期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思想。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提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今年以來,黨中央更加系統、全面地提出了加快文化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並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這一系列新概括、新論述、新部署,系統回答了新時期文化發展與民族和國家命運之間的關係、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目的、文化建設的發展路徑和動力、文化建設要遵循的方針和原則、文化發展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大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這是黨中央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進行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規律的清醒把握。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發展實踐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充分證明,中央的戰略思想和重要部署完全符合國情、符合文化發展的實際。

  二是清醒認識當前文化建設面臨的環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增強文化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也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加快文化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首先,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也快速增長,文化消費日益活躍,並向高品質、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這為文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充分發揮文化産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提供了契機。當今世界,文化産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是文化産業的獨特優勢。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文化産業呈現的蓬勃發展態勢,充分證明了文化産業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第三,高新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傳統文化行業升級換代,也為內容産業發展、新興文化業態的産生提供了有力支撐,加快和改變了文化生産、傳播的速度和方式。第四,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全社會參與文化創造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創新活力,我國文化的整體實力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文化建設也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明顯,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國際思想文化領域競爭和相互影響日益加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十分緊迫,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還很有限。從國內來看,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增強文化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針對性。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