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尹蔚民:儘快編織一張更加完整嚴密的社會保障網

2011年06月03日 22:07:1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

  ──在第四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 尹蔚民

  (2010年8月23日)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論壇各主辦單位,對前來參加第四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社會各界長期以來給予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關心和支援表示誠摯的謝意!

  各位來賓!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我認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社會保障事業自身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不斷發展、完善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促進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穩定與和諧,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下面,我就如何加快推進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談幾點認識:

  一、儘快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基礎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9年全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3600美元。社會財富急劇增加,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各種社會矛盾集中反映在利益關係調整的公平性上。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化解,將會加劇社會摩擦,甚至産生震蕩,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的長期穩定持續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以追求公平公正為基本原則,在調節社會收入分配方面具有其他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我國目前所處發展階段,既要堅持效率優先,更要注重保障公平,因此,應當把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穩固的基礎。而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諸多任務中,要把儘快彌補制度缺失作為優先目標;因為相對於其他矛盾,一部分社會群體沒有基本保障的制度安排是最大的不公平。

  經過多年改革和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框架。目前在制度建設上,還存在4個空白點或薄弱環節:一是城鎮非就業的老年居民沒有基本的養老保障制度,在新農保制度開始試點後,這一群體的問題凸顯出來;二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仍實行原來的單位退休養老制度,與社會化的社會保障要求不相適應;三是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之間還缺乏順暢銜接的機制,勞動者和公民在制度轉換上還存在障礙;四是補充性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相對緩慢,不能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針對這些缺失,要加快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一是結合新農保推進的情況,在適當時機制訂實施城鎮非就業居民養老保障制度,並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二是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統籌考慮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三是落實社會保險關係跨地區轉移接續辦法,並制訂完善城鄉相關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辦法,減少制度轉換障礙,確保參保者的合法權益。四是實施更加有力的支援政策,大力發展補充性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總之,要儘快編織出一張更加完整、更加嚴密的社會保障網,使全體中國人民人人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

[責任編輯: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