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家防總解讀當前汛情:長江漢江洪水總體可控

2011年06月03日 22:07:3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年防汛暴露出四大薄弱環節:

  中小河流防洪標準低;防禦山洪能力較弱;病險水庫度汛難度大;城市內澇嚴重。

  全國洪澇受災人口1.35億人

  據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截至7月29日9時,今年以來全國共有28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1.35億人,因災死亡968人、失蹤507人,累計農作物受災8858千公頃,倒塌房屋88.7萬間,提前轉移受威脅地區群眾99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810億元。

  與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相比,洪澇災害各主要統計指標均偏大,其中直接經濟損失偏多2倍多,倒塌房屋偏多六成。

  28日8時,三峽水庫出現今年以來第二大洪峰,洪峰流量56000立方米每秒。

  “長江、漢江中下游洪水總體處於可控狀態。”國家防總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志彤説。

  目前長江上游幹流水位明顯下降,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減小,庫水位上漲速度減緩,三峽水庫按40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控制泄洪。

  位於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出現歷史第二位入庫洪峰,下游的白河也發生歷史最大洪水。為確保漢江下游堤防安全,盡可能不啟用杜家臺分洪區,丹江口水庫控泄6200立方米每秒,大量攔蓄洪水。

  到28日8時,丹江口水庫入庫流量已經小于出庫流量。28日下午漢江洪峰已通過下游幹流漢川水文站,丹江口水庫水位緩慢下降。

  大型水庫發揮作用,沒有運用蓄滯洪區分洪

  張志彤説,目前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已累計攔洪約150億立方米,大大減輕了中下游防洪壓力。由於調度得當,充分發揮水庫作用,沒有運用蓄滯洪區分洪。

  但是,目前長江中下游監利、蓮花塘、螺山、九江及鄱陽湖湖口水文站仍超過警戒水位,而且長期高水位運作,防守壓力較大。

  張志彤説,長江上游7月—9月是洪水多發季節。1998年,超過5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發生了8次,今年超過5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已有兩次,要高度警惕再次發生大洪水。

  “根據氣象預報,未來幾天長江中下游沒有強降雨,長江、漢江當前要利用這一間歇期,做好三峽、丹江口等水庫的科學調度。”張志彤説,一要騰出庫容,做好迎戰後續暴雨洪水的準備;二要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減輕下游防洪壓力;三要考慮三峽泄洪對航運的影響,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壓減三峽水庫下泄流量,及早疏散滯留船隻。

  長江、松遼、太湖三流域防汛壓力大

  眼下的防汛重點在哪兒?

  張志彤説,一是長江流域,特別是長江中下游、漢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地區。

  二是松遼流域。受近日局地強降雨影響,松花江支流第二松花江上游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11條支流發生超歷史紀錄洪水,星星哨水庫出現超百年一遇入庫洪峰。運用水庫攔蓄後,第二松花江幹流仍要出現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堤防防守的任務很重。

  三是太湖流域,雖然太湖水位緩慢回落,但仍超過警戒水位。29日8時,太湖平均水位超過警戒水位0.06米。該區域易受颱風影響,容易形成內澇,加大防汛壓力。

  “在做好南方和東北地區防汛抗洪的同時,也要重視黃河、海河、淮河等流域的汛情。”張志彤説。

  624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年底基本完成

  張志彤説,今年防汛暴露出四大薄弱環節:一是中小河流的防洪標準低。二是山洪災害防禦能力較弱,今年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山洪災害約佔九成。三是病險水庫度汛難度大。四是城市內澇嚴重。

  張志彤介紹,1998年以來,中央和地方開展了空前規模的水利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被列為一項重要的建設任務。到今年年底,可基本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日前,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又組織編制了規劃,將對小型病險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同時,加強中小河流的治理,逐步提高防洪標準。

  另外,國家已經在全國103個縣開展山洪災害防治試點工作,主要任務是劃定安全區和危險區,建設雨水情監測站點,全面配備預警設施。下一步國家相關部門將總結經驗,加大投入,擴大試點規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責任編輯:王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