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調查顯示國企機關就業歧視嚴重 多有戶籍要求

2011年06月03日 22:07:4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59.14%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提出了明確的戶籍和地域要求。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副教授劉小楠説,這是一種“制度性歧視”,因為計劃經濟條件下遺留的戶籍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性和不平等性。

  昨天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發佈了“當前大學生就業歧視調查報告”,這項調查顯示,國企、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就業歧視很嚴重,此外,在應聘過程中 68.98%的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這項調查報告基於2008年和2010年對6個城市的11所高校的畢業生的兩次問卷調查。

  企業就業歧視佔60.70%

  劉小楠表示,由於戶籍管理制度,個人一齣生即被賦予戶籍,但戶籍狀況與能夠勝任某項工作沒有直接的聯繫,用人單位對求職大學生的戶籍地提出要求是典型的制度性歧視,缺少合理依據。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説,用人單位對求職人員提出戶籍和地域限制,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動。

  調查顯示,國企、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就業歧視很嚴重。劉小楠介紹説,其中企業的就業歧視更嚴重,佔60.70%,政府機關佔43.44%,其次是事業單位,佔38.61%。

  而在存在歧視的不同性質的企業中,國企最嚴重,民企比國企好一點,而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所有單位中歧視相對較輕。

  大學生對就業歧視“無奈”

  劉小楠説, 37.74%的大學生受訪者認為目前的就業歧視狀況不能容忍,而59.66%受訪大學畢業生認為就業歧視可以理解,“這是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有2.60%受訪者認為這一狀況正當合理。

  調查顯示,45.10%受訪大學畢業生認為目前就業歧視現象無法避免,30.02%受訪大學生認為雖然可以避免,但卻沒人管,“這反映他們一種悲觀或無可奈何的心態”。而遭到就業歧視後,67.03%的受訪者選擇無奈接受。

  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被他們認定為就業歧視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但蔡定劍表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更多的是社會上的錯誤觀念”。他解釋説,“這跟蛋糕大小沒有關係,而是怎麼去分吃蛋糕的問題,在就業崗位越是有限的情況下,越應該強調獲得就業崗位的機會的公平。” (記者郭少峰)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責任編輯:王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