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氣象局:長江極端降水事件暴雨日數均少於98年

2011年06月03日 22:07:4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氣候異常的原因主要是受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

  極端降水事件氣象站數、日降水量超歷史極值站數、暴雨日數在8天以上站數,均明顯少於1998年。

  今年入汛後,我國天氣氣候異常,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中國氣象局最近指出,入汛以來(5月1日至7月20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52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7%,較1998年同期(518.7毫米)略偏多;但今年出現極端降水事件的氣象站數、日降水量超歷史極值站數、暴雨日數在8天以上站數均明顯少於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強度也明顯弱于1998年。

  據中國氣象局介紹,入汛以來的雨情及災害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強降雨過程頻繁,雨量大。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共出現14次強降雨天氣過程。過程累計雨量大,江西中東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廣東中部等地降雨800—1000毫米,個別地區超過1000毫米;

  強降雨區域、降雨期集中。入汛以來的強降雨主要發生在江南、華南等地,主要降雨區平均降雨量達825.4毫米,為歷史同期第一位。其中7月8日至15日,長江流域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流域內有6個觀測站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氣象及次生災害影響嚴重。入汛以來,南方地區頻繁強降雨造成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部分河流出現超警水位,汛情加劇;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區、市)發生嚴重暴雨洪澇;湖北、湖南、貴州等省(區、市)部分地區發生了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嚴重次生災害。

  中國氣象局認為,今年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原因主要是受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隨著厄爾尼諾事件在春末結束,以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北移動,雨帶北抬到長江以北地區,南方的洪澇減弱;同時西太平洋熱帶地區對流活動逐漸增強,7月份颱風活動明顯較此前增多。

  中國氣象局專家分析認為,入汛以來雨情特徵與1998年相比有相似之處,但並不相同。今年長江中游暴雨日數和最大日降水量超過100毫米降水的範圍比 1998年更大,但從目前全國情況來看,發生極端降水事件的氣象站數、日降水量超歷史極值站數、暴雨日數在8天以上站數均明顯少於1998年。發生連續極端強降水的站點分佈與1998年非常相似,均集中在江南和華南。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與1998年相比,入梅明顯偏晚,出梅偏早,梅雨集中期偏短,梅雨量明顯偏少,梅雨強度明顯弱于1998年。(本報記者 劉 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