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默克爾四次訪華促中德關係穩步向前

2011年06月03日 22:07:51  來源:中新社
字號:    

  

  7月16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儀式歡迎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擔任德國總理5年的默克爾15日起開始第四次訪華。此間國際關係專家認為,此番默克爾的中國之行,將進一步深化中德兩國之間的互信,為未來兩國關係的穩步發展鋪平道路,對整個中歐關係都將産生積極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説,自2009年以來中德關係一直比較穩定。德國是歐盟的重要成員國之一,中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同德國發展良好、穩定的雙邊關係。默克爾此次訪華有利於加深雙方互信,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後,德國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國,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對於整個中歐關係都有積極意義。

  默克爾此次訪問除了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會晤外,還將訪問大學、博物館等文化機構,並將出席簽署有關經貿訂單的活動。金燦榮認為,德國是中國引進外來技術的重要來源地,是中國在歐洲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德國在社會公正的基礎上獲取經濟成功的“萊茵蘭模式”、德國的古典文化等都對中國具有一定影響。

  金燦榮也注意到,與前三次訪華背景不同,默克爾這次訪華之際,中德的力量對比有兩個明顯變化:2008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首次超過德國,2009年中國取代德國成為第一齣口大國。“這對德國人的心理肯定會有所影響。”金燦榮認為,雙方肯定會在雙邊貿易方面有所進展,“德國希望中國給予德國商品更大進口空間,中國則希望德國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事實上,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德國也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2009年,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德雙邊貿易額仍達到1057.3億美元,佔中歐貿易的四分之一強。“雙方還在經濟等領域還有許多合作的空間。例如,在多邊貿易中雙方都是貿易盈餘國,都在美國有相當的金融資産。過去倚賴美國惠譽、標普和穆迪三大評估機構讓歐洲深陷危機不能自拔。”金燦榮相信雙方在信用評估機構的建立和互信上會進行合作。

  金燦榮説,默克爾的女性身份、低調性格、較少負面新聞,都讓她比較容易獲得好感,中德關係穩定向前也有助於其鞏固執政地位。(記者 馬海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責任編輯:王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