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稱城市內澇存人為因素 排水設施應是百年為計

2011年06月03日 22:08:09  來源:貴陽日報
字號:    

  十四年前,一場特大的“72”暴雨侵襲黔中大地。短短幾個小時,就淹沒了沿河的兩岸,人們的正常生活被打擾的同時,一些受災群眾直呼:水患也會猛于虎!

  十四年過去了,當年貴陽市內時而溫婉,時而瘋狂的那幾條河流:南明河、市西河、貫城河……已不再是水患的代名詞。據有關方面透露,經過長期不懈的治理,近十年來,貴陽市水患的發生率已降到很低,並且沒有發生過大型的水患災害。

  至今為止,防洪工作初現成效。

  不過,擊敗了洪魔,有關人士也提出了防汛的新方向——內澇。在當前的汛期,內澇預警依然不容忽視。

  當前:內澇惹的禍

  6月16日夜晚,貴陽市突降暴雨,南明區環境衛生管理站工作人員、防汛應急隊趕往被淹嚴重的畢山村、油榨街兩處垃圾轉机站以及水口寺兩處公廁,進行突擊疏通和物資搶救。畢山村垃圾轉机站因周邊修建樓房,造成整個轉机站排水系統全面堵塞,造成多條主次幹道積水,道路交通堵塞嚴重,經過環衛工人近5個小時的努力,才保證了轄區下水管網通暢,道路通行沒有受到更大影響。

  就在本月17日,貴陽甲秀南路五里衝入口被暴雨淹沒。許多車輛在強行涉水通過約15釐米的水道時,因發動機進水被迫停在水中。

  據在附近工地工作的工人稱,此處路面積水是因為附近山上的山洪和蔡家關的污水涌上甲秀南路造成的。屬於低窪地帶的甲秀南路上,幾個排水口較小,而排水速度也較慢。

  同樣是在本月17日,位於貴陽市皂角井的貴陽電池廠主廠區正是上班的時間,工人們卻圍在大門口看著深達1米的積水發愁。據了解,貴陽電池廠的廠區圍墻外有一條公用排水大溝,從花溪大道皂角井鐵路橋至貴陽電池廠的排水都流入此溝。已有20多年的歷史的排水大溝已年久失修。連日的暴雨,加之大溝又堵塞,下水不暢才淹沒廠區……

  面對貴陽市入汛以來持續時間最長、雨量最大的強降雨,貴陽市城管局緊急啟動防汛工作預案。市政、河道、供水等城區防汛指揮部各單位成員單位迅速出動,積極應對強降雨天氣,以有限的人力以及物力,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貴陽市政部門強降雨當晚巡查了貴陽市的多個低窪地帶,遇到積水地帶通過掀揭井蓋、使用應急水泵、特種處置車輛等有限措施及時消除了陽關立交橋、人民廣場、解放橋、紫林庵人才市場門口地下人行通道等處的積水。同時,為確保路燈設施安全運作,市政處對省軍區操場周圍、花溪大道南段幹蔭塘段、大營坡立交橋下等容易積水路段的步行燈機型斷電處理。

  在南明河部分河道兩岸,出現了河道被淹現象,貴棉大溝截污蓋板也移位17塊,河道部門及時採取設置警示牌,並安排專人值守等應急措施確保安全,而南明河全部翻板壩也全部打開,加快了河道泄洪。

  發展:“澤城”防洪脫險記

  在市西商業街做生意的彭廷安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1996年7月的那場特大暴雨——7月2日清晨5時30分,席捲著黃浪的市西河咆哮著涌出河堤,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市西路商業街大部分商鋪淹沒在了一片水海中,而被洪水淹沒的最深處盡達1.7米。彭廷安的商鋪在這次水害中也損失了3萬餘元。

  回顧歷史,位於貴陽市西南角的市西商業街,發展的足跡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的市西路僅僅是貴陽市西南角一條狹窄的街道,比鄰市西河,由於地勢較低,並且整個路面呈“U”型,因此也成為貴陽市著名的水淹區。

  也因為這場水災,市西商業街所在轄區的相關部門意識到,水害可能對市西商業街造成的致命的傷害。由此,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防汛之路由此展開。

  1996年,對於已經具備一定品牌效應的市西商業街來説,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市西商業街從1996年開始動工修建大型商住樓,而樓的一、二層以及附樓就作為商場,以前馬路化的經營模式開始發生改變;從防汛的角度來看,除了一場特大水災的震撼,商業街的重新改造給防汛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

  對於市西辦事處來説,解決老城區地下排水管道的年久失修是防汛工作的關鍵。借著商業街改造之機,市西辦事處下決心除了對老式排水管道進行升級改造和清理外,還對建築商在修建商場時,提出了施工方案:抬高市西商業街的路面。

  與此同時,辦事處還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洪方案,對商場和辦事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對於商場,除了配備值班人員外,還需要配備抽水機;作為管理部門,市西辦事處也對自己提出了要求:每年汛期前都要對市西商業街的下水道進行清理,在汛期內,辦事處根據排班人員值班表,對商業街實行24小時防汛值班。

  為了不讓市西河的河水在雨季涌入市西商業街,在有關部門的幫助與配合下,市西河的清淤工程以及降低河床的工作也逐步展開……

  防洪形勢嚴峻,雖然改造工程難度巨大,但勢在必行。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通過各部門的不斷的摸索,市西商業街擺脫了“水淹區”的陰影。翻新改造後的排水管道,清淤以及下降河床後的市西河,路面抬高2米以上的步行街……市西商業街的水災隱患基本消除,當年的“澤城”已一去不復返。

  與市西商業街相似,息烽縣以前也有一個“澤城”:永靖鎮的陽朗片區。2002年6月18日至20日淩晨3時止,息烽縣10個鄉鎮普降大到暴雨,永靖鎮更是遭受特大暴雨的襲擊,雨量3日內達到215毫米,洪災導致210國道陽朗地段多處被洪水淹沒,交通中斷,加之開陽、修文、息烽降雨中心區洪水向低窪的陽朗一帶匯集,使持續時間之長,雨量之大。歷史未遇。

  災害中,息烽全縣毀壞縣鄉公路橋梁3座,路基垮塌21714立方米,沖毀泥結碎石路面96200平方米,油路275平方米,涵洞600米,擋墻44292立方米,塌方26426立方米;電力設施及進村低壓線路損失14.7萬元。全縣直接經濟損失2450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235萬元。

  痛定思痛!洪災過後,縣防汛指揮部門認真分析這次洪災産生的主要原因有四點:一是遭遇特大暴雨襲擊;二是水土流失嚴重。三是防洪工程防禦標準不高。河道和消水洞逐年淤積,排水不暢;四是防洪工作的宣傳教育不夠。部分群眾的防洪意識不強,對河道和消水洞存在亂扔亂堆垃圾。五是應急反應機制有待於建立健全。

  為此,息烽縣認真作了總結,準備從七個方面切實抓好抗洪搶險工作:一是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二是治理水土流失,實施農田改造和坡改梯等工程;三是提高防洪工程防禦標準。規劃、興建和改建防洪河道和消水洞;四是加大治污力度,對河道沿岸雜物、垃圾全面整治;五是加強防洪工作的宣傳教育;六是建立洪水預警預報機制;七是制定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居民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在洪水易淹區設立各類洪水標誌,並事先建立救護組織和準備搶救器材,根據發佈的洪水警報進行撤離。

  針對陽朗片區,息烽縣永靖鎮人民政府多次修訂完善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對在建水庫,督促施工單位制定度汛方案。經過多年的摸索,陽朗片區也逐漸走出水災的陰影。

  貴陽市中心的噴水池除了是貴陽市的交通主幹道,也是貴陽市的一個低窪地帶。

  據羅女士回憶,1996年大暴雨那天早晨,家住噴水池附近的她因為有急事要從師大方向前往公園北路路口,可是來到噴水池轉盤處時,淹及膝蓋以上的洪水卻讓她無法前行。在羅女士的記憶中,1996年到1998年那幾年裏,貴陽只要一下大雨,噴水池就會成為必淹之地。

  不過現在不同了。就在幾天前,貴陽市也出現了一次強降雨,大雨過後,噴水池一切正常,並未出現明顯的積水現象。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在離噴水池不遠處有一條貫城河。以前,作為南明河支流的貫城河由於河道狹窄,加之沿河居民愛亂倒雜物,每逢大雨,都會導致噴水池、大小十字等中心城區被水淹。1996年以及1998年,在持續遭遇兩次重災情後,貴陽市將貫城河整治列為重要項目,並開始規劃建設貫城河排污分洪隧洞。1999年底,一條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貫城河排污分洪隧洞完工,整個工程由節制閘、泄洪閘及全長3.3公里的分洪隧洞組成,當大雨後貫城河水位達到1064.5米時,即關閉節制閘,阻止河水流入貫城河下游低窪城區;當水位在1068米以上時,即打開泄洪閘泄洪,洪水通過繞開中心城區的隧洞直排水口寺附近的下游南明河。自從工程建成後,噴水池以及周圍的低窪地帶再也沒有出現過水淹現象。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