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務院參事調查醫改 稱政府投入應重百姓輕醫院

2011年06月03日 22:08:09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自今年2月11日,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保部制定的《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發起,作為新醫改“重頭戲”的公立醫院改革“路線圖”終於呈現在了公眾面前。

  在“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的指導思想下,如何讓患者、醫護人員和公共財政在改革中實現“共贏”,成為決定公立醫院改革成敗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各地代表委員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其中,有關“廣東高州模式”的討論,引起了國務院參事任玉嶺的注意。今年4月23日—28日,他專門奔赴廣東省高州人民醫院進行實地考察,結果令他大為驚訝。

  這個地處山區的縣級二甲醫院,是否真的具有公立醫院改革樣本的價值?任玉玲參事的調查報告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示。

  “高州模式”調查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

  高州人民醫院(下稱“高州醫院”)位於廣東省粵西山區,佔地10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3萬平方米;在職員工1300多人,中級、高級職稱資格醫務人員382人,資産總值8.5億元。這家醫院在不要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醫療事業開展得紅紅火火。由於服務一流、價格低廉,不僅得到了當地百姓的高度好評,而且還迎來了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美國和非洲的病人,被人們稱為“平價醫院”、“百姓醫院”。

  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怎麼讓患者少花錢?

  為防止醫生在診療中濫用藥、濫檢查、濫收費,高州醫院成立以退休返聘的專家為主的醫療品質控制專家組,獨立於各科室的利益之外,嚴肅查處“三濫” 行為。

  嚴禁濫用藥:高州醫院對醫生用藥進行嚴格控制:能用便宜的絕不用貴的,能用國産的絕不用進口的,能用單種藥絕不用多種藥。為保證“三用三不用”落實好,醫院還制定了《病程記錄的七個書寫模式》和《抗菌藥物分級應用指南》,並要求醫生用藥時寫明理由;醫院考核不與科室創收掛鉤;同時規定平均處方金額不能高於80元。

  嚴禁濫作檢查:醫院規定,需要進行醫療檢查的患者醫療指標陽性率要達到70%~80%,低於這一標準,開具檢查的醫生要受處罰。

  嚴禁濫收費:在很多大醫院,幾乎把70%的醫生都放進了“專家”欄,收“專家掛號費”由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在高州醫院,無論是院長、主任醫師還是普通醫生,掛號費都是3元錢。在診治過程中,由於受“進口比國産好,貴的比便宜好”觀念的影響,有些患者和家屬會主動要求用進口藥品、器械。而在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醫生會説服患者用國産的、便宜的;説服不了的,則需要醫生寫申請,患者在申請上簽名,報設備科或藥品採購科,最終由院長審批。

  如果發現醫生有“三濫行為”怎麼處理?罰款、記過、記入檔案、全院點名批評,並影響以後的提幹、晉陞、進修等。

  最終效果:該醫院2004年-2009年每人平均門診處方費僅為75.75元,平均每位患者的住院費僅為4964元,藥物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僅佔35%(遠低於很多同等級醫院50%的比例)。

  如何根絕“紅包”?

  為正醫德醫風,保證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公平、滿意的醫療服務,高州醫院對醫護人員設置三道“高壓線”:不收受患者的紅包禮物、不赴約患者的宴請娛樂、不分患者的貧富貴賤。

  院方將“三不準”公布於媒體,並將條例做成銅牌立於每個病區的通道。由於在很多地方“紅包”已然成風,對於難以當場拒絕的紅包,醫護人員為令患者放心,往往“退肉留皮”:只留下紅包皮,把現金都交作患者的住院按金,並把按金單還給患者。

  為保障規定得到嚴格執行,院方專家組每天隨機到各科室抽查;每週院長帶隊進行全院性大查房;每月召開一次全院性醫療品質點評督查會。

  除了明查,醫院還通過暗訪和患者反映來預防。暗訪是由醫院成立醫德醫風領導小組,隨機和抽查到的住院或者門診患者進行面對面調查,由患者當裁判。患者還會在《高州市人民醫院醫德醫風問卷表》上,在“醫生護士是否向您索要或暗示收受紅包禮物”以及“檢查”、“收費”、“服務”等項目上對醫院服務進行評價。

  暗訪制度每日都在被調查科室事先不知情的前提下進行,每天都有暗訪隊員下去,每個月對每個員工暗訪一次,每天暗訪組3個人再請幾個非本院人員,對醫院1300多醫務人員進行暗訪,督導組獨立於各臨床科室利益之外的,直接歸屬院長領導。

  “觸線”違紀的醫務人員一經被揭發查實,其月獎金停發,年度評優、晉陞予一票否決,甚至解聘。包括院長在內的所有醫護人員的手機號碼,也向社會公開,全方位接受群眾監督。

  這樣一來,拒收患者的紅包禮物,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逐漸成為了員工的自覺行動。

  醫院開支怎麼才能降低?

  長期以來,藥品採購環節不透明,鉅額回扣等灰色收入讓藥品價格從廠家到醫院一般要翻數個“筋斗”,並最終成為“看病貴”頑疾的禍源之一。

  為了防範醫藥、設備採購“幕後交易”造成醫療成本大幅提升倒逼醫療收費增加,高州醫院採取“陽光采購”措施,每次採購都會成立臨時採購小組,領導成員概不參加,採購專家臨時隨機抽調,入組後收掉手機,集中工作,不再與外界聯絡,完成任務後立即解散。

  特別是在設備耗材購買方面,醫院堅持“最大最小”原則,即型號最新、品質最好、費用最小。100萬元以上的設備在網上公開招標;100萬元以下的設備或耗材,則由應用科室、設備科、院領導一起選三四家供貨方議價,貨比三家。

  此外,由於藥品和設備耗材採購量大,高州醫院經常跳過代理商等中間環節,直接和醫藥企業談判。先由藥企報價,擇優確定採購對象,並在醫院大廳和網上公示7天。期間如有更優選擇出現,則再選擇,再公示,如此反覆。

  醫院曾經採購一種特製病床,開始與3、4家廠商談判,最終價格確定在2280元。公示期間,又有幾家企業找到府,相同材料,最低報價僅為1700多元。再次公示7天后,又有廠家找到府,最終醫院以1500多元買下了這套病床。

  為了省錢,高州醫院幾乎“摳”到極致。救護車每個月的用油量,院長要親自過目;醫院成立了3個人的縫紉組,自己做手術服和患者服,每件可節省開支十幾元。

  通過這些做法,醫院既保證了採購的廉潔性,又很好地“砍掉”了採購的虛高價格,節約了開支。2002年—2009年,高州醫院節省藥品採購費2.2億元、設備耗材採購費6000多萬元,大大減輕了病人負擔和院方的醫療成本。

  此外,醫院的基礎建設也節約成本到了極致。醫院已經投入使用的新大樓,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僅用資8000萬元。大樓前的噴泉水池,建築圖紙就是院長直接用腳在地上圈出的一個圈,連設計費都省了;新大樓的地磚,報價56元/塊,經院領導班子侃價,最後以每塊十幾元拿下。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