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經成為全球資源最匱乏的首都?這是幾年前外國對北京的判斷。如今,面對“屢設屢破”的人口規劃控制目標,北京的常住人口增長規模已經嚴重超過我們的預期。在2020年,我們將不得不接受北京2100萬常住人口的現實。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北京人口控制在1800萬以內宜居的目標,作為一個資源稀缺型城市,北京目前的人口已經接近各種資源的承載極限。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引導,北京將面臨巨大的人口壓力,嚴重影響未來北京的協調發展。
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中國人口數量以及結構的急劇轉變,在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進程中都是極為罕見的。北京作為環渤海區域的中心城市和全國人民的首都,經濟發展水準較高,就業機會較多,這成為大量外地人口進京的主要推動力。面對“屢設屢破”的人口規劃控制目標,北京的常住人口增長規模已經嚴重超過我們的預期。在2020年,我們將不得不接受北京2100萬常住人口的現實。
無法控制的增長
北京能夠承載的人口數是多少,20年前這個問題就被討論過。當時有人説是800萬,有人説是1000萬,直到2003年,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其中明確提出北京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萬。
據介紹,這一數據是依據200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456萬,採用生態及水資源承載力法、就業崗位需求預測法、綜合增長率法等三種方法測算出來的。
不過,現實的人口數量增長竟然比計劃提前了10年。今年1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截至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1755萬人,比2008年末的1695萬人增加60萬人。
在另外一項統計中,北京市政協進行的一項“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專題調研發現,2009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已達197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為1246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達726萬人。一個城市的常住人口正是由戶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流動人口兩部分組成。其中流動人口的增長是主要原因,佔常住人口增量的70%;戶籍遷入是次要原因,佔常住人口增量的21.7%。在舉辦奧運會和建國60週年大慶採取調控措施的情況下,仍然形成巨大流動人口規模,如果不進一步加大人口規模調控力度,人口勢必會按照這種態勢增長,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將達到2300萬人,2020年將突破2500萬人。
因此,適時調整人口規劃目標,建立制度化的人口規劃和人口資訊平臺勢在必行。而北京控制人口的難度在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本身是市場經濟得以充分發展的條件之一。
同時,北京作為資源輸入型的特大城市,自然資源匱乏,98%的能源靠外地調入。據測算,非農業人口每增加10萬人,每年將增加14.21萬噸的直接生活能源消費和23.46萬噸的間接生活能源消費。從用水方面看,生活用水不斷上升,佔用水總量的44%,人口增加是生活用水增加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口持續膨脹,南水北調的水量將被快速增長的人口所吞噬,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北京缺水的難題。
人口規模膨脹也使環境品質下降。最新的生態品質評價顯示,2009年北京市各區縣生態品質等級均屬一般。生活垃圾日産生量1.83萬噸,設施總設計日處理能力1.27萬噸,實際日處理1.74萬噸,處於超負荷運作狀態,導致垃圾填埋場服務週期縮短,平均剩餘服務期限僅為4年左右。在全國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中,北京市排名倒數第六位。
除此之外,由於公共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危及到了社會的安全和穩定。據統計,本市每增加1人,每日交通出行量增加2.64次,目前六環路以內地區日出行總量已達3500多萬人次,交通壓力日益加大。在京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已由2000年的9萬餘人迅速增長到2009年的41.8萬人,佔學生總數的40%。
優化人口結構
與此同時,北京市的人口結構問題也日益凸現。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作為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中重要一環的“人口問題”,早已不僅僅限于“人數”問題,在繼續控制人口總量的同時,更要重視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由單純控制人口數量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
北京的人口問題不僅在於數量,更在於結構。據統計,2009年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比例超過18%,預計到2020年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達到29%,老齡化呈現加速趨勢;高端人才及領軍型人才缺乏,企業對高級人才需求還遠不能得到滿足;城市功能核心區人口密度是拓展區的16倍、生態涵養發展區的64倍。人口數量與結構問題並存,加劇了首都人口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決的難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