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解讀世博外交 特大型多邊外交成中國外交常態

2011年06月03日 22:08:23  來源:人民畫報
字號:    

  世博會為中國帶來了什麼

  人民畫報:這次世博外交對國家來講有好處,對中國普通民眾來説好處是什麼?

  楊潔勉:能帶來相當大的好處 第一民族的凝聚力大大提升,中國人參觀世博會,首選就是參觀中國館,無論老幼都説我們中國人要去中國館,這種自豪感,表明對國家的發展充滿期待和信心 第二是中國老百姓在參與世博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大家都覺得奧運會以後北京真的改變了,從空氣的品質 環保的觀念到人民的禮儀,都有很大提高 世博會對於經濟的推動力當然也很大,沒有世博會,上海420公里地鐵,怎麼可能這麼快實現?還有志願者,那些孩子非常可愛,都是"90後",在家裏都是獨生子女,都是皇帝 公主,但是在外面他就知道他有責任,帶著微笑,熱心助人,這就是中國的前途所在啊!

  人民畫報:上海世博會將為世界展示一個什麼樣的中國?

  楊潔勉:我們這個發展中的大國,是和平發展的,中國希望同世界一同進步,而且願意向世界學習,向世界開放 我們面臨著中國傲慢論 中國責任論 中國威脅論 我們這幾十年在各種各樣"論"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現在輿論環境非常重要,現在沒有什麼後發制人了,輿論就要先發制人 很多人不了解中國,只有讓他們來到世博會,來到上海,看到實際情況,才能消除他們腦子裏的偏見

  人民畫報:那麼這次世博會的舉辦是否就能改變西方一部分人對中國的偏見?

  楊潔勉:改變是一個很長久的過程,一個奧運會一個世博會不會立刻改變 但這是一個積小變為大變,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我想改革開放30年了,我們主要還是發展經濟,今後30年恐怕更多的在思想理念 文化 精神狀態等方面發展 為什麼我要研究世博外交?就是特大型的多邊外交活動,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中國要不要辦,是勞民傷財還是大有所獲,都要考慮 飯要一口一口吃,不能説哪一口就吃飽了,每一口都得吃 比如因為要開世博會,平時請不到的各方面名人都要來,來了之後互相接觸,通過相互的了解,真正的討論,就可以改善關係 我不想把一次世博會講得多麼重要,但是它少不了,比如對廣州亞運會也有促進 中央領導講世博外交是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起點就是起點,不是終點,還要繼續的發展 (王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