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辦世博
人民畫報:中國申辦世博會的時候在外交上的考量是什麼?
楊潔勉:兩個因素 一個是中國的經濟發展 中國在80年代中期就曾考慮辦世博,到正式申博的時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條件逐步地成熟了 你也知道,清末的時候一些政治家 文人走出世界看到過和沒看到過世博會的,都希望中國能辦世博會,而且不約而同都認為第一次中國的世博會應該在上海 第二,從國家來看,我們正式申辦成功是2002年,這是中國宣佈全面對外開放,加強政府間和公共外交的重要舉措 世博會是政府行為,這個和奧運會不同,奧運會是以城市名義申請的,是北京奧運會;世博會是以中國國家名義申請的
上海申博成功,甚至使原來困難比較多的國際展覽局和世博會本身又有一個大的飛躍 從上海申博成功到舉行,國際展覽局的成員增加了幾十個,美國之前已經漸行漸遠,現在又回來了,非洲聯合參加上海世博會等等 這次上海世博會,與中國沒有邦交關係的23個國家裏面有21個來了,這些都是我們很重大的成果
人民畫報:非邦交國為什麼會來參加上海世博會?
楊潔勉:它們是世界展覽局的成員,國際活動有它的特殊性,不管建交不建交,都可以來 非邦交國因為和中國沒有外交關係,以前接觸不太方便,這次世博會是為互相了解提供一個平臺,為雙方接觸提供一個機會 比如美國和伊朗是死對頭,但他們的總統參加聯合國會議,就可以都到紐約去
人民畫報:現在有些媒體將中國與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做比較,認為兩個國家選擇奧運會和世博會連續舉辦,有相似之處 您怎麼看待這種比較?
楊潔勉:用中國的一句話來講,是形似不是神似 日本1964年辦奧運會,1970年辦世博會,也是連續舉辦,但我覺得中日之間有三點不一樣的地方 日本作為戰敗國,他1945年接受了發動侵略戰爭的懲罰,日本國民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國則是作為一個站起來的國家,進行了改革開放,不斷地發展,這一點不一樣 規模和意義也不一樣,中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特點一個是大,一個是窮,底子薄,日本其實20世紀初就開始不斷發展,中間走了一個彎路,但始終是個比較發達的國家 最後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中國確實是要想通過奧運會和世博會推進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要向世界學習,而不是單純展示成果 我把世博外交歸為三類:一類叫帝國的慾望,比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法國拿破侖辦世博會就是這種;一個叫大國的情懷;最後一個中小國家辦的世博會,那叫中小國家的期盼 中國是後兩種的結合,大國情懷和發展中國家期盼的結合
人民畫報:但是有種觀點認為世博會在發達國家的熱潮已經過去了,現在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花這麼多人力 物力 財力辦世博會,到底值得不值得?
楊潔勉:我認為不是所有的西方國家都認為世博會過時了,這種論調主要是在美國,原因是1984年美國新奧爾良世博會賠了大錢,所以國會通過法令規定政府不能出錢辦世博會 後來他們覺得世界已經進入網路虛擬時代了,用不著每個人都到實地去,但是從世界的發展來看,虛擬世界不能替代現實世界,人和人的交流接觸是必須的 其實很多發達國家他們對於世博會熱情還是非常高的,比如這次最熱門的幾個館還在歐洲,就説明歐洲在這方面領先於世界,它的創意 發達程度,還是領先的
不要只看中國花了很多錢,還有很多收穫,世博會辦久了有時候是新瓶裝舊酒,到了一個飛躍以後,就變成了舊瓶裝新酒,其實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這次上海世博會增加了城市最佳實踐區,有很多創新 按世博會慣例,沒有什麼國家領導人參加開幕式開園式,但這次就很多 這就是説中國開世博會為國際外交活動注入了新的動力,提供了新的平臺,他們的到來不只是因為世博會,是因為世博會加中國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