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將完成 國民收入倍增不再望梅止渴

2011年06月03日 22:08:3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編者按

  “不患寡而患不均”。近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但分配失衡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由此更引發諸多社會問題。

  所幸,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近日國務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再到近期中央一系列涉及收入分配話題的密集表態中,人們看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希望。5月,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聞世震、吳曉靈率調研組兵分兩路,分別選取東、中、西部地區的樣本省市進行密集調研。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分別展開調研。隨著調研和各部委討論的推進,由國家發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已接近完成。

  中國在走向“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的路上已經看到曙光。

  【觀點】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不能總是望梅止渴

  就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以及改革阻力、方向等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內應該會出來,中國現在已經基本具備條件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內應該會出來,但實際上年內出不出來,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中國現在已經基本具備條件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但現實中實不實施、什麼時候實施,也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畫餅難以充饑,望梅不能止渴。“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它現在所處的位置,可能正好是不能充饑只能畫著的“餅”,不能止渴只能望著的“梅”。

  2009年,國際通用的、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我國已經達到了0.47。國際上通常認為,基尼系數0.4是警戒線,一旦基尼系數超過0.4,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于少數人,該國社會處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實際上,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拉大,不再是老百姓不滿的思想問題了,已經導致了不少嚴重的社會問題。

  新華社研究員叢亞平和李長久直接指出:低工資曾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然而,長達30年的低工資,使中國的國富民強成為奢望。中國工人在沒有什麼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平均工資至今仍只是美國工人平均工資的6%。

  筆者認為,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者收入,不能止于道德呼籲,需要切切實實的舉措。“工資倍增計劃”自2007年被提出至今已三年,但進展不大。呼籲了多年的制定《工資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2009年表示正在醞釀,到了今年,還沒出臺的《工資法》就已經自動降格為行政規章《工資條例》。

  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期盼政府堅定決心,希望“收入倍增計劃”不再是勞動者不能止渴只能望著的“梅”。也惟有如此,才能儘快實現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建設創新型企業、創新型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郭文婧)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