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科院院士:再不明確新能源戰略中國將成輸家

2011年06月03日 22:09: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外紛紛將生物能源提到新的戰略高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大對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的投入,技術進展迅速。而中國至今對生物能源的認識尚不清楚,重視不夠。如此下去,在這場全球科技攻關中中國肯定是輸家。因此,石春元呼籲:“應儘快明確生物能源在‘三農’和能源問題中的戰略作用,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將生物能源擺在合適地位。”

  國外在生物能源領域不斷“加碼”,中國還在“打架”

  石元春告訴記者:“就在我國生物能源發展徘徊不前的時候,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研發工作,對生物能源的投入不斷加碼。”

  美國2007年《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 》 規 定 , 到2022年 要 生 産 和 使 用1 .08億噸生物燃料,減少20%的汽油消耗。儘管乙醇行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美國還是完成了目標,實際生産乙醇3180萬噸,比2008年提高了14 .7%。“美國這個法案明確了常規乙醇和先進乙醇的概念,2015年以後玉米乙醇不再增加。先進乙醇主要指使用非糧食、非食物基製成的乙醇。”石元春説。

  另據《2010美國能源展望》,到2035年美國可用生物燃料滿足液體燃料總體需求量增長,乙醇佔石 油 消 費量的17%,使美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在 未 來2 5年 內 下 降 至4 5 %。2 0 0 8年 至2035年 美 國 非 水 電 可 再 生 能 源資源將佔發電量增長的41%,其中生物發電佔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達49.3%。

  據了解,2009年美國對先進生物燃料研發投入資金超過20億美元。今年1月13日,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宣佈將再投資8000萬美元支援先進生物燃料及加油系統設施改造。

  此外,近幾年巴西生物能源也發展迅速。2009年度巴西乙醇産量為1980萬噸,替代了國內56%的汽油,減排二氧化碳4233萬噸,提供169萬個工作崗位,已有1000多萬輛靈活燃料汽車(F F V s),汽車銷售中的90%以上是FFV s。

  “在國外加緊生物能源研發的時候,我們還在‘打架’。”石元春憂心忡忡。他説,現在我們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至今對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能源認識不清楚。我們把重要的行政和財政資源投入到了傳統石化能源上,這從中國石油企業頻繁在海外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可以看得出來。

  2007年我國發佈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大水電並不是國際公認的可再生能源,屬傳 統 能 源 。2005年 我 國 大 水 電 已 佔7%,到2020年大水電還將新增3%,真正留給可再生能源的只有5%。”石元春説,規劃還提出到2010年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但只完成了20萬噸。

  石元春表示:“一直以來大家對風能和太陽能報道得很多, 而 生 物 能 源卻沒有什麼聲音,這很不正常。結果去年國慶前夕有關部門就宣佈風能、太陽能産能過剩。我覺得,這是政策錯誤引導的必然結果。”

  應儘快明確我國生物能源的戰略地位

  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能源對增加 我 國 農 民 收 入 、 破 解 “ 三 農 ” 問題、提高能源自給率及實現減排目標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當前中國能源的第一位是石油和發電供求問題。2009年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未來汽車産業還要消耗大量的運輸燃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必須謀劃未來如何解決石油替代問題。而‘生物燃料是唯一可大規模獲得的替代運輸燃料的能源’。”石元春擔憂地説。

  我國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能源發展戰略和方針。當務之急就是要給生物能源一個準確定位,“十二五”第一要做的就是認識到位,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把生物能源放在我國能 源 發 展 的恰當位置。“十二五”將是生物能源發展經歷困難階段後的一個復蘇和繼續發展時期,真正迎來大發展將是“十三五”。

  石元春説,在美國風電發展較快,但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能始終排在第一位,預計到2035年也是如此。中國發展生物能源的條件絕不比美國差,我們有許多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只是現在就要啟動起來。

  發展中國生物能源模式重在“三態”

  未來我國生物能源的發展方向是什麼?石元春認為,概括起來,就是“三態”和多元化,突破固體和非糧液體生物燃料技術。所謂的“三態”:

  一是固體生物燃料,當前主要為固體成型燃料和直燃發電。中國是農業大國,秸稈等農林廢棄物極其豐富,應該充分發展非糧乙醇和醇電聯廠。

  石元春介紹,僅秸稈一項,我國年産7億噸左右,其中近4 .5億噸用於能源,相當於7個神 東 煤 田 , 具 有 替 代2 .4億噸標煤和減排5 .8億噸二氧化碳 的 能 力 。“ 這 項 技 術 既 可 以 造 福 農民,也可以給國家解決問題,為什麼不發展呢?不能因為有一些問題就否決這項技術。”

  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毛烏素沙地的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利用沙生灌木生物資源發電,取得治沙、減排、富民、産業化發展等多贏效果。據了解,目前該電廠已治沙造林約33萬畝,拉動平茬撫育各類灌木約80萬畝,收購沙生灌 木 約24萬 噸 , 直 接 使 農 牧 民 增 收7000多萬元,惠及5000多戶。

  二是液體生物燃料。石元春表示,替代車用化石燃料是我國的當務之急。以玉米等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在我國肯定行不通,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國內10年內不可能較大規模生産。發展以甜高粱、薯類、菊芋等為原料的1 .5代非糧乙醇可以迅速提高這些“非主流”作物的單産和擴大利用鹽鹼地、沙地、海涂等低質土地,增加農民收入。

  清華大學開發的甜高粱稈先進固體 發 酵(ASSF)生 産 乙 醇 技 術 處 于 國際領先水準。去年年底,清華大學李十中教授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建設的甜高粱稈發酵罐從5立方米放大到127立方米,進行了重復試驗,取得成功。

  石元春説:“我們應該關注土生土長的好東西,甜高粱稈生産燃料乙醇技術對中國更有現實意義。我國有3億多萬畝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甜高粱等非糧能源作物。甜高粱與甘蔗不一樣,它對水肥和溫度的要求低得多,從大慶到海南都能種植。技術上也是國際一流的,工業化生産沒有問題。澳大利亞也在大力發展甜高粱乙醇,稱甜高粱為超級能源作物。”

  三是沼氣。石元春認為,目前我國在發展農村戶用沼氣的同時,應該大力發展工業沼氣。“沼氣和天然氣的有效成分同為甲烷,是替代天然氣的最佳選擇。德國、瑞典、丹麥等國已經工業化和 規 模 化 生 産 沼 氣 , 叫 ‘ 生 物 氣 ’(BIOGAS),經純化壓縮後已廣泛進入天然氣管道或灌裝運輸,或作為車用燃料。我國天然氣缺口越來越大,除進口外,建議儘快上生物氣工程。”(劉凡)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