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環保部公佈排污黑名單 部分國企成環保釘子戶

2011年06月03日 22:09: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內容摘要:近日,記者從環保部獲得的一份名單顯示,2009年環保部監測的7043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有2713家企業超標排污,約佔監測總數近四成。其中,湖南省邵陽市化纖公司COD最高超標10倍;另一家制藥企業,湘中制藥有限公司排放超標33倍,湖南金健植物油公司合口油廠超標最高37.33倍。

  據新民網報道,近日,本報記者從環保部獲得的一份名單顯示,2009年環保部監測的7043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有2713家企業超標排污,約佔監測總數近四成。

  上述名單還顯示出兩個不為外界注意的新動向:中西部正成為污染大戶集中的地區;污水處理廠也上了黑名單,1587家國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47%的污水處理廠全年部分和全部測次超標。

  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本報記者,這是環保部首次披露國控企業環境違法名單。“這次公佈的都是老虎,以往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局限,公佈的大部分為小企業,都是老鼠。”

  這份監測報告或許有助糾正人們頭腦中某些偏見。此前,重點污染源被認為主要存在於民營的中小企業。正在大規模興建的污水處理廠本身的角色也受到了質疑。

  對於上述違規企業如何處理,環保部官員拒絕發表意見。

  國企排污“瘋狂”

  這份《2009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及污水處理廠全年監測超標企業名單》將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下稱“國控企業”)分為廢水、廢氣兩大類。

  名單透露,2009年,3486家廢水國控企業,全年部分測次超標和全部超標共計36%,約合1255家企業。在3557家廢氣國控企業中,41%企業全年部分和全部測次超標,計1458家企業。

  上述名單還詳細開列131家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超標排污的企業,發電、煤炭等大型國有企業名列其中。

  僅內蒙古自治區,就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華能集團留下“案底”。其中,中電投下屬赤峰熱電廠兩個排污口二氧化硫超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電投和華能集團長期以來都是環境違法“釘子戶”。

  馬軍主持的“中國空氣污染地圖”項目披露,2006年和2008年,中電投山西侯馬發電公司和中電投黃岡大別山電廠就因環境違法被記錄在案。

  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也因二氧化硫超標被“逮”。這已經是該企業第二次環境違法被通報,2005年,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專項行動中,華能伊敏就被列為環境違法掛牌督辦企業。

  華能集團案底頗豐,2005年到2009年,華能集團下屬公司共有3頁40條環境違法資訊,涉及數十個分公司,“這都是公開資料上找到的,不排除還有沒被公開的資訊。”馬軍説。

  貴州二氧化硫超標企業“來頭頗大”,有中國國電集團凱里發電廠、貴陽捲煙廠等。位於甘肅的國電靖遠發電有限公司也進入“黑名單”。2005年至今,國電集團共有45條環境違法記錄,涉及數十個分公司。

  央企之外,一些地方國企也被通報。

  河北承德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2個監測口超標,唐山市渤海水泥總廠有2個監測口超標。

  另一家COD(化學需氧量)超標企業——河北冀衡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網站首頁稱其“冀衡工業園是國家六部委第一批迴圈經濟試點單位,在全國化工行業僅10家”。

  位於山西的西山煤電(集團)也被“逮個正著”,該集團也宣稱其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煉煤生産基地和國家首批迴圈經濟試點。

  山西焦煤集團轄下的五麟煤焦開發公司鍋爐排放超標2.52-2.9倍。焦煤集團宣稱其是2008年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子公司被通報,位於湖南的催化劑長嶺分公司因COD超標而榜上有名。

  “國控企業就意味著是重點污染源,相應的企業規模也會很大,這次查到的情況相當嚴重”,馬軍説,“這些都是國家盯得很緊的企業。”

  “現在超標的標準都只是濃度的標準,也就是説,對於大企業來説,排污總量本來就大,如果濃度也達不到標準的話,對環境損害更大”,馬軍擔心。

  中西部漸成排污主力

  不僅國有企業狀況不容樂觀,中西部成為企業排污超標的主力也令人吃驚。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該省COD排放超標企業多達8家,且6家企業超標範圍過20倍。廣西武宣縣金黔灣食品工業公司,COD超標倍數起點是15.47,最高竟至614.81倍。

  馬軍介紹,國家規定,進入水體廢水,COD含量不得超過100毫克每升。而五類地表水的COD含量約為40毫克每升,食品企業超標最高614倍,“就意味著這個企業排放的水比地表最臟的五類水還要臟1500倍”。

  其餘廣西也有多家企業COD超標巨大。如廣西貴港市傑新香料廠最高超標82倍,廣西象州紅楓科技公司最高超標60倍,武宣縣偉業澱粉公司最高超標50倍。

  已申報“兩型社會”試點的湖南、湖北也有多家企業上榜。

  2009年,湖南省共有532家國控企業及22家污水處理廠,其中二氧化硫超標企業11家,化學需氧量排放超標企業有7家。

  該省二氧化硫超標企業主要來自水泥和造紙行業。湖南雪麗造紙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排放超標“6.39-8.14”倍;COD排放超標企業主要來自製藥、化纖、食品等行業。

  其中,湖南省邵陽市化纖公司COD最高超標10倍;另一家制藥企業,湘中制藥有限公司排放超標33倍,湖南金健植物油公司合口油廠超標最高37.33倍。

  湖北省二氧化硫排放超標問題亦十分嚴重,共有6家企業,12個排放口二氧化硫排放超標,包括湖北藍天鹽化、湖北728鹽化有限公司,湖北漢新發電公司,湖北省嘉魚縣嘉能熱電公司等被通報。

  該省亦有十堰市十寶皮革公司等5家企業因化學需氧量超標被點名。

  山西此次也沒有逃脫黑名單,共有6家企業二氧化硫超標,3家企業COD超標。

  污水處理廠排污超標

  名單顯示,污水處理廠此次排污超標也很嚴重。1587家國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31%部分測次超標,16%全部超標,總共約745家。

  其中,化學需氧量全年排放超標有19家,新疆、江蘇、內蒙古等省(區)排放超標企業較多。

  馬軍説,這些年,國家在污水處理廠上投資巨大,但效果並不理想。一個不好的趨勢是:污水處理廠紛紛把企業污水接入管道,這樣企業的排放標準大大降低,如果污水處理廠不負責的話,就相當於“污染責任轉移”。還有一些污水處理廠是建了也不開工。

  部分地區已開始督促整改違規企業。

  “浙江公佈的環境違法企業已經在整改”,浙江省環保廳的官員説。此次浙江省共有4家企業被通報,浙江省環保廳的官員説,紹興這次有兩家企業被點名,這兩家企業已經在全省範圍內通報,而且對紹興縣印染和化工行業實行區域限批,這意味著省、市、縣環保部門暫停審批紹興縣境內所有印染行業和化工行業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另外一家衢州雙熊貓紙業有限公司正在整改”,浙江環保廳的官員説,“寧波北侖岩東排水有限公司小港污水處理廠也在改造。”

  然而,雖然污染源已在緊密監測之下,漏洞仍然不少。

  “環境監測管理有些問題,如,環境監測儀,包括線上監測儀的購買安裝,絕大部分的費用來自企業自身,而日常運作管理也是企業自己,環境保護部門只是做一些檢查。這樣就難以避免企業去動些手腳。”一位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告訴記者。

  他介紹,有些地區也在開始使用第三方來監測,“但也無法排除第三方和企業弄到一塊去”,這位工程師説,“企業要想偷排有很多辦法,比如暗管,另外一個排污口。”

  馬軍説,企業治污成本和環境違法所受處罰仍然不成比例,比如,嘉士伯在甘肅的一家啤酒廠,兩年時間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當地環保部門唯一的監管就是每年罰2次款,一次5000元人民幣,而建一個污水處理廠的成本是390萬元,足夠企業罰390年。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