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各地“兩會”代表委員紛紛為平抑房價建言獻策

2011年06月03日 22:09:5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 面對目前日漸高漲的房價,在近日召開的各地“兩會”上,上海市、河南省、江蘇省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希望通過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賃房等方式,平抑房價,惠及更多的群體。

  上海市長:房價確實太高,將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上海市市長韓正28日在上海“兩會”上説,對於上海房價要有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現在上海房價確實是太高了。房價、地價上漲過快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焦點,高房價影響上海可持續發展、損害群眾利益,應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韓正説,判斷上海房價水準是不是太高,首先是看以居住為目的的上海中等收入人群能不能買得起房,其次要看房價與家庭年收入之間的關係,再者要看較長時間內房價漲速與其他經濟指標增速的相互關係,而且不能簡單地同一些發達的特殊城市相比。判斷房價高低,不能只看經濟,不看民生。

  韓正表示,為確保實現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目標,今年上海的保障性住房要佔到全市住房新開工量的60%,開工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米,其中經濟適用房新開工400萬平方米。同時,上海還將總結徐匯、閔行兩區試點經驗,儘快在全市推開經濟適用房政策,穩步放寬準入條件。

  此外,在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東方投資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印保興等15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由政府主導,政府、企業、個人3方出資出力,加大公共租賃房的建設投放力度,有效解決引進人才、來滬務工人員、新參加工作職工等群體的階段性住房困難。

  印保興等代表提出,政府要給予建設單位租賃房的企業更寬鬆的政策環境;利用農村建設用地建造市場化租賃房,可以面向工業園區、開發區外來務工人員;在交通便捷地區,可以拿部分經濟適用房改做公共租賃房;從土地財政收入中拿出部分資金補貼城鄉公共租賃房建設和使用管理成本所需。代表們還呼籲更多有條件的企業參與“人才公寓”計劃,提倡具有公益性質的公共租賃房出現。(記者楊金志、季明、仇逸)

  河南省政協委員:量化保障性住房基數平抑房價

  在河南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鶴壁市鶴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輝提出,應根據地方經濟和人口量化保障性住房基數,並限期完成,從而平抑房價,惠及民生。

  王輝介紹説:“今年,中央加大了棚戶區、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這不僅是關係民生的大問題,還對平抑房價、解決住房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王輝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城市爭取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的積極性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據國外經驗表明,廉租房供應量每增加5%,將迫使房價下跌3%-5%,這顯然對當地稅收不利。同時,建設保障性住房,勢必要拿出一定的土地,這對過度依賴土地收入的地方財政來説,無疑也是一種衝擊。

  王輝建議,從關注民生的角度考慮,政府應出臺關於加強棚戶區、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強制措施。比如,在項目爭取數量上,可依據當地經濟、人口及實際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一個量化的標準。在實施年限上,也要有明確規定,確保工程能夠在近期實施及完工。在不同類別商住用地中,確定保障性住房在一級、二級商住用地中佔比。同時,還要制定一些其他保障措施,如完善道路、交通、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等,以提高棚戶區、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居住品質。(記者李麗靜)

  江蘇省政協委員:城市土地出讓要改變“一價定生死”

  江蘇省政協委員王振祥向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認為,現行的城市土地出讓制度符合市場經濟要求,但存在缺陷,即決定出讓人的標準過於單一,要改變“唯有價高者得之”的簡單做法,力戒畸形高地價推高房價。

  王振祥在提案中説,由於出價幾乎就是土地出讓競爭的主要手段,導致地價一路攀升,“標王”頻頻出現,高地價成為高房價的重要推手之一,使得購房愈來愈成為普通老百姓的“奢望”。同時,也不利於開發商提高樓盤品質和開發檔次,影響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

  這份提案建議,改革土地出讓評標辦法,推行綜合評標體系,改“一價定生死”為“多點定勝負”。建立土地出讓綜合評標體系,地價仍然必須佔有重要權重,或者是第一權重。同時,增加以下指標:容積率、綠地率、建築品質等級、環保節能指標、開發企業信用等級、出讓金繳納速度、建設開發速度、銷售利潤率等。對這些指標進行科學合理的量化,形成相應的評標體系。

  王振祥認為,推行土地出讓綜合評標體系,還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建立一套與綜合評標體系相適應的評標程式和評標辦法;二是加強土地出讓後的開發和銷售監督管理,保證開發商的中標承諾落到實。(記者郭奔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