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統計局報告稱縮小貧富差距係實現小康社會關鍵

2011年06月03日 22:10:1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建設進程由2007年72.7%升至2008年74.6%

  縮小貧富差距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所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而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日前發佈的監測報告顯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進程已由2007年的72.7%上升至2008年的74.6%,取得了新的進步。該報告同時也指出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幾大重點和難點,認為縮小貧富差距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所在。

  統計監測涵蓋六大方面

  中國所要建設的全面小康,已經不僅僅是讓人們“吃飽穿暖”,而是經濟、社會、民主、環境等諸多方面協調發展的小康。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統計監測,就包括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品質、民主法制、文化教育事業、資源環境六大方面,共計23項指標。

  從監測的六大方面看,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其實現程度為67.9%,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社會和諧程度明顯提高,其實現程度為76.1%,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居民生活品質逐步改善,其實現程度為79.9%,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其實現程度為91.1%,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文化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其實現程度為67.3%,與上年基本持平;資源環境受到重視,其實現程度為74.0%,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仍存在幾大重點和難點

  該報告同時也分析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幾大重點和難點:

  首先,從我國現階段而言,經濟發展的程度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2008年,“經濟發展”的實現程度僅為67.9%,雖然比上年有一定進步,但是在全面小康的六大方面中幾乎是最低的,因此,大力發展經濟仍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其次,2008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有所擴大,平均預期壽命得到延長,總的來説,居民的生活品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與每人平均GDP的增長速度相比,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過緩;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仍然較高;有一部分人的住房狀況急需改善,尤其是很多年輕人和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人民生活品質還有很大提高的空間。

  第三,在目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必須面對的艱巨任務:2008年,我國“資源環境”的實現程度僅為74.0%,單位GDP能耗和環境品質指數還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從未來的發展情況看,有些指標的實現難度相對較大,比如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雖然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但其增速相對緩慢;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自2000年以來持續擴大;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雖然自2004年以後增幅較大,但今後提高的空間相對較小;地表水達標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準等等,這些都需要引起重視。

  關鍵在於縮小貧富差距

  該報告發佈的監測結果還表明,2008年,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和城鄉差別的“城鄉居民收入比”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存在很大差距,而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尤其是各省(區、市)之間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所佔的位置更是參差不齊:

  2008年,東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進程達83.5%,位列四大區域之首;東北地區僅次於東部地區,為77.6%;中部地區略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為72.4%;西部地區只有66.3%,比全國的平均水準低了8.3個百分點。具體而言,經濟發展方面,2008年,東部地區的實現程度已達83.1%;東北地區是75.2%,相當於東部地區2006年的發展水準;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則分別為57.3%和55.5%,只相當於東部地區2000年的發展水準。從生活品質來看,東部地區的實現程度已達90.3%,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值;中部、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相比則存在較大差距,分別為79.3%和78.9%;西部地區的實現程度僅為69.4%,相當於東部地區2000年、中部和東北地區2004年的發展水準。

  從省際之間來看,2008年,東部地區的北京和上海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實現程度達90%以上,而新疆、青海、甘肅、貴州的實現程度仍在60%以下,尚未達到總體小康的水準。

  為此,報告指出,如何縮小各階層、各區域之間的貧富差距,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