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溫總理就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接受新華社專訪

2011年06月03日 22:10:2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等問題接受了新華社獨家專訪。

  採訪開始時,溫家寶説,今天接受新華社的採訪,感到非常高興。我想主要談過去一年我們國家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為政府總理,應該把真實情況向人民講清楚,這是我的義務。同時應該給人民帶來信心和希望。

  接受這次採訪,並不代替我答應的每年要同網民們進行一次線上交流。在“兩會”之前,我還要同網民們見一次面。

  隨後,溫家寶回答了本社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非常感謝您利用週末時間接受新華社的獨家專訪。我想提的第一個問題是,一年來,國際金融危機是我們應對的一個主要課題,可以説應對得驚心動魄,所有計劃力挽狂瀾,您親身經歷,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慨。大家想知道的是,您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打多少分?您最滿意的是什麼?最遺憾的又是什麼?

  溫家寶:過去這一年,可以説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如果回憶起來,去年冬天的時候,金融危機突然襲擊我國,企業遭受了很大的困難。我記得我看到碼頭上堆積著大量的礦石,這些礦石都是當初用高價買來的,可以用到今年的6月份。當時的波羅的海指數由上萬點猛降至幾百點。11月份,我在深圳考察,然後又到東莞,發現許多企業非常困難。中國最大的一家集裝箱廠竟然一個集裝箱的訂單都沒有,大批工人回家了,許多農民工返鄉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不知這場災難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大的損失,也不知道它會持續多長時間。

  在這種困難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地採取了應對的政策和措施。應該説,通過全國人民一年的努力,我們穩住了經濟、穩定了就業,保持了社會的安寧,這是我心裏感到慰藉的地方。因為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許多工作還沒有結束,現在打分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前一階段的工作是有效的,全國人民應該引以為自豪。

  應對這樣一場大的危機,可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如果我們信貸保持得更平衡一些,結構更合理一些,規模更適當一些,就會更好。我們年中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並且努力加以糾正,下半年的情況有所好轉。因此,我們一定要善於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再接再厲,把應對金融危機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説,今年打多少分還得靠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最終靠人民的評價。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新華社記者:今天是星期天,您沒有到外地去考察,好像有點破例了。來之前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您到外地考察的次數有36次,而且常常是利用週末和節假日的時間。我聽説在您身邊的工作人員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總是要提前把行李打好,準備隨您到外地去出差,已經形成一個慣例了。我想在一趟趟考察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請總理談談,這些考察對您的決策有什麼樣的幫助?

  溫家寶: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我確實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經常下到基層,已經走了20多個省(區、市)。我跟基層的同志講,我要跑遍各地,直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最後勝利。我下到基層主要辦三件事情:第一是傳遞信心,第二是了解情況,第三就是研究制定政策。

  “風起于青萍之末”。2008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我曾經講過,這一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麼地方?難在國內國際不確定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但我不是個預言家,我沒料到5月份會發生汶川特大地震,我也沒料到緊隨著而來的金融風波襲擊了中國。其實“五一”節我在寧波的時候,已經看到企業開始出現了一些困難。

  忙完抗震救災工作以後,從6月底、7月初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進行了密集的到基層考察調研。7月上旬的一天,我在無錫參觀一家紡織廠。在車間裏,機器轟鳴,什麼也聽不到。出來的時候,我跟廠長講,咱們到屋子裏去談一談。我們幾個人就坐在一間小屋裏,廠長第一句話就跟我説,“溫總理,你來訪貧問苦了,你要聽真實情況,還是要聽一般情況?”我説我當然要聽真話。他就給我講了企業碰到的各種困難。

  這些調查使我清楚地感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風波首先波及到沿海發達地區,首先影響到外向型企業。年中我們在分析經濟形勢、確定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時候,已經改變了我們原來確定的方針。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我們開始降低準備金率,降低利息,提高出口退稅率。以致後來到11月5日,正式出臺應對危機、擴大內需的十項舉措。

  這些都是通過調研並精心論證研究的結果。現在看來,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出手還是快的,而且各項政策措施的力度也比較大,工作抓得紮實。後來通過不斷地完善這些政策措施,形成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所有計劃,大部分都是從基層調研得來的。

  現在,恐怕很少有人認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就是4萬億投資了。其實我們所有計劃是一個完整的計劃,是一個統籌兼顧的計劃,就是兼顧當前和長遠,運用市場和宏觀調控“兩隻手”,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方案。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這個方案大體分四個方面:一是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包括結構性的減稅;二是大範圍的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制定;三是大力度的科技支撐;四是大幅度地提高社會保障水準。這四個方面是一個統一體,構成了我們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完整的方案。這是我們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的結果,也反映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新華社記者:剛才您談到您下去考察的一些情況,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您講的一句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時間賽跑,跑過金融危機的影響。當時我們一系列政策出臺得非常快。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當時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所有政策計劃就出臺了。

  溫家寶:我沒有進行過統計,但是你講的確實是事實。如果我們查一查那一段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幾乎是每一週都在出臺新的政策,這些政策都圍繞著擴大內需、應對危機。比如家電下鄉,後來發展到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後又制定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然後又實行了家電、摩托車、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我只舉一個例子,我們加大了對農民的農機補貼,由2008年的40個億增加到140個億。這些政策都立竿見影,有力地擴大了內需,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人們注意到,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您出訪和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比以往多了。在與世界攜手抗擊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舞臺上,請問總理,中國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溫家寶: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必須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共同應對。你可能還記得,我在亞歐會議上曾經用六個字來概括,這就是:信心、責任和合作。

  所謂信心,早在去年9月份我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時就第一次提出“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隨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主動行動,在年初我訪問歐洲四國的時候,除了傳遞信心以外,在最為困難的時候,我們決定向歐洲派出兩個採購團。

  所謂責任,就是説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把麻煩留給別人。中國是這樣説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所謂合作,你可以看到,我們今年為應對金融危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同主要經濟體加強政策交流,形成一致應對危機的共同力量。我們擴大了同一些國家貨幣的互換,貫徹“清邁協議”,建立了東亞區域外匯儲備庫,並且開始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採取的行動,有利於國際之間聯手來應對這場危機。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新華社記者:國際金融危機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面對搶佔科技制高點這樣一個大的競賽,中國該怎麼行動?

  溫家寶:到今年9月夏季達沃斯會議期間,全世界應對金融危機應該説已經看到成效了。我曾經講過,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世界開始看到一縷曙光,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應對這場危機當中,因為開始比較緊張,我們把力量集中在應對上。到今年下半年,我們開始有時間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過去,研究應對危機中出現的問題,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未來。

  我們作出了一個判斷,就是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或者説大的變革,而決定應對經濟危機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於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下半年,我們開始考慮對産業的科技支撐,著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我記得有一次在無錫中科院傳感網研究中心參觀,在那裏遇到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他們許多是從海外歸來的學子。他們給我介紹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就是感測器加網際網路,也就是説通過感測器可以將網際網路運用到基礎設施和服務産業,它有著廣闊的前景。為此他們起了一個很生動的名字,叫做“感知中國”。我知道世界各國都在考慮佔領科技的制高點,也就是佔領新興産業的制高點,這些才真正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為此,我回到北京以後,連續召開三個座談會,有科技、經濟和企業方面的專家參加,來研究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家都感到,除了發揮諸如裝備製造業這種我們的傳統優勢以外,應該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這些關係到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領域的科技。

  通過這些調查和座談以後,我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科技界大會,總結和歸納了科技界、産業界、經濟界提出的建議,比較系統地提出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這個規劃我們還在擬定當中,我們準備把它同“十二五”規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新華社記者:看到過您的那篇講話,題目就是《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

  溫家寶:對。我一直講,中國的經濟問題,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就是我常説的,我們經濟上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焦點還在於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第一二三産業的結構、地區結構、投資與消費的結構。更為重要的就是要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我在基層看到工人在車床旁工作,我對他們講,每一個部件,它的精確性、它的工藝水準,都反映著或者説都深烙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只有那些勇於創新並且精益求精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希望也就在這裡。

  新華社記者: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改善民生,我們的所有計劃民生是重點。臨近年終,請總理解釋一下所有計劃在民生方面我們採取的政策以及帶來的實惠,在新的一年裏,改善民生還有什麼新的計劃?

  溫家寶:你説得非常對。我們經濟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也就是説為了改善民生。在整個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提高了退休職工的待遇和低保的水準。這裡我只想説,今年我們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可以清晰地劃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新農合。二是在城鎮職工和居民中廣泛地實行醫療保險。這兩項工作涉及到每一個人。我可以告訴你,現在參加新農合的已經超過8億人,城鎮職工和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已經超過4億人,兩項加在一起已經超過12億人。當然,我也應該客觀地説,我們現在的保障水準還比較低。三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城市社區、農村鄉鎮以及村衛生醫療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四是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全國大約400多種,其目的就是改變以藥養醫的狀況,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這項工作還在進行當中。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我們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籌備了8500億元資金予以支援。我們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切實把這項涉及全國人民健康的大事辦好。

  第二件事情就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在農村進行農民的養老保險試點。今年的試點規模大約是10%,但是實際上已經超過這個數字。這項工作是把公共的財政資源向農村傾斜。大家知道,這些年來,農民為我們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作出了許多犧牲。你看現在工人的組成,大部分是農村來的。我們連續6年糧食取得豐收,是農民的貢獻。我們完全取消了農民的各項稅收負擔,結束了幾千年農民種田繳稅的歷史,減輕農民負擔大約1200億元。與此同時,我們實行對農民種糧的各種補貼,幾項最主要的補貼,合計每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是1200億。也就是説農民從過去要繳納稅費1200億,到現在國家要給他們補貼1200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計算,而是質的變化。

  我把話再説回來。我們今年開始試行農民的養老保險,也就是説通過兩條渠道,一條就是國家財政。另外一條就是農民繳費。從今年開始,從試點單位開始,年滿60歲的農民,每月可以拿到55塊錢。這個錢並不多,但它跨越了一個時代。

  我僅舉這兩個例子來説明我們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