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外交部長談2009年中國外交:亮點突出 成果顯著

2011年06月03日 22:10:2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主線,以多邊峰會為重要平臺,以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為動力,大力統籌國別和領域外交,各項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記者:2009年即將過去,回顧這一年,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複雜深刻變化,國際關係、國際格局經歷著大變革大調整。請問您怎樣看今年國際形勢的主要特點。

  楊潔篪:今年是新世紀以來國際形勢變化最為複雜深刻的一年,是“危機之年”、“變革之年”。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各國普遍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目前已初見成效,但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的基礎並不牢靠,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同時,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已遠遠超出經濟金融領域,正在對國際力量對比、國際格局演變和大國關係産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新興大國崛起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世界多極化前景更加明朗。國際金融危機加速了新興大國的崛起。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新興大國雖然也受到明顯衝擊,但總體上仍能保持較快經濟增長,表現好于發達國家。新興大國與傳統大國在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一升一降之勢進一步加強。全球投資、貿易格局和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向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雙向平衡的格局轉變。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相對均衡、有利於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取得突破,國際經濟體系步入轉型期。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諸多弊端,引發國際體系深刻變革,並率先在經濟金融領域取得突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危機中應運而生,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匹茲堡峰會決定將G20峰會機制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的治理結構改革邁出重要步伐,為進一步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對話與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各大國加緊調整內外政策,牽動大國關係發展演變。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世界各大國深刻反思。各方普遍調整各自的發展戰略、對外政策,搶抓危機後的戰略制高點。美奧巴馬政府上臺後,對內振興經濟,對外倡導“巧實力”外交,主張建立“多夥伴世界”,加強與大國的協調與合作。俄羅斯對內積極消弭危機影響,調整經濟結構,整頓經濟秩序,對外致力於加強和改善與各方關係。歐盟內部推動完成《裏斯本條約》批約進程,對外積極參與國際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日本民主黨首次上臺執政,倡導“友愛外交”,倡建“東亞共同體”。新興大國努力保持經濟增長,聯合自強勢頭加強。總體上看,大國間合作、協調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四是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相關多邊外交日益活躍。氣候變化問題不斷升溫,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逐漸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一項核心內容。核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核不擴散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新焦點。恐怖主義、能源、糧食和公共衛生安全等問題的緊迫性、聯動性增強。朝核、伊朗核等熱點問題曲折發展。圍繞各類全球性問題,國際社會開展了空前密集的溝通、協調與合作。

  記者:今年中國外交成果顯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繼續提升。請您概括介紹一下今年我國外交工作的主要特色。

  楊潔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和新中國外交60年,是意義特殊的年份。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我們準確把握國際環境的新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開拓進取,努力為國家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切實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今年的外交工作可以用幾句話來概括,就是以應對金融危機為主線,以多邊峰會為重要平臺,以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為動力,大力統籌國別和領域外交,各項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記者:今年大家都注意到,多邊峰會外交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突出亮點,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情況。

  楊潔篪:今年多邊峰會外交成為我國外交的重要平臺,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政治引領作用。中國領導人頻繁出現在世界多邊峰會的舞臺上,與各國領導人共商大計,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全球和地區性問題。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是今年多邊峰會的重要主題。胡錦濤主席出席G20倫敦、匹茲堡峰會,在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問題上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在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發展低碳經濟、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等重大問題上,中國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氣候變化問題是今年多邊舞臺上另一個焦點問題。胡錦濤主席出席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全面闡述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宣佈我國將在節能、環保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溫家寶總理還將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我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採取的積極態度和務實立場,有力地維護了我國的發展利益,充分展示了我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和積極評價。

  胡錦濤主席還出席了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和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全面闡述了中國對國際形勢及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的看法,從戰略安全的角度對中國倡導的新安全觀作出進一步闡述,闡明瞭中國在防擴散、核裁軍與和平利用核能等領域的政策理念。

  今年11月,胡錦濤主席出席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促進亞太地區經濟持續增長、推動亞太區域合作取得新成果以及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等方面闡明瞭我國的立場和主張,得到與會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和熱烈回應。

  記者:中國與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今年在這些方面都取得許多重要進展,請您談一談這方面情況。

  楊潔篪:今年我國與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全面發展,在許多方面都有新實踐、新舉措,總體關係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們全面加強與主要大國的關係。中美關係呈現積極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今年,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進行了多次重要會晤。中美確立了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關係的新定位,啟動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深化了各領域合作。前不久,我們成功接待美總統奧巴馬訪華,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達成許多重要共識。雙方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重申致力於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並將採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今年9月,吳邦國委員長成功訪美,這是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近20年來首次正式訪美。訪問期間,吳邦國委員長與美國政府和議會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廣泛接觸,敘友情、談合作、謀發展,引起了積極反響。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胡錦濤主席與梅德韋傑夫總統4次會晤,普京總理訪華,雙方的政治互信進一步鞏固,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戰略合作不斷增強,在能源資源、人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我成功舉辦“俄語年”,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進一步鞏固。中國與歐盟的溝通合作繼續加強,在捷克成功舉行第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於11月底在中國南京舉行了第十二次會晤,有力地推進了各領域的友好互利務實合作。我們加強與日新政府交往,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穩步發展,雙方經濟、文化、教育、人文等各領域合作活躍展開。

  我們不斷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努力維護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著力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深化與周邊國家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胡錦濤主席剛剛對哈薩克共和國和土庫曼進行工作訪問,促進了我國與中亞國家的互利友好合作。今年10月,我國成功主辦中日韓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以中日韓合作10週年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東亞區域合作。我國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八次會議,為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溫家寶總理還出席第十二次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二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四屆東亞峰會,深化了中國—東盟務實合作,推進了東亞區域合作,促進了我與有關國家雙邊關係發展。我們致力於維護周邊穩定的大局,溫家寶總理成功訪朝,進一步加強中朝友好,推動六方會談進程向積極方向發展。我們繼續就伊朗核等熱點問題加強與各方溝通合作,發揮建設性作用。

  我們大力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繼續加強與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協調合作。胡錦濤主席今年6月出席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的“金磚四國”首次領導人會議,開闢了四國合作機制化的道路,標誌著四國合作進入新階段,得到國際上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援和認可。11月,溫家寶總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了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提出新形勢下中非關係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宣佈了對非合作新的8項舉措,為中非友好合作關係打下更牢固的基礎。我國領導人還分別訪問亞非拉國家和地區,加強高層交往,增進政治互信,擴大在金融、能源、礦産、文化、教育等領域務實合作,繼續深化與非盟、阿盟、南盟等發展中國家組織的關係,開展多樣化交流與合作。

  記者: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個特色是經濟、安全、公共等各領域外交全面展開,與傳統區域外交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請問我國在這些領域外交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果。

  楊潔篪:統籌國別和領域外交是完善我國全方位外交佈局的必然要求。今年我們在領域外交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大力開展經濟外交,服務國內大局。堅持把為保持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作為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強與有關各方的對話溝通和政策協調,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經濟金融合作,堅決反對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保護主義,及時向一些處於困境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大力開拓外部貿易、投資市場,推進“走出去”戰略,推動加強對外經貿、金融和能源合作。

  二是加強涉外安全鬥爭,捍衛國家主權與安全利益。就烏魯木齊“75”事件全力、深入、細緻做有關國家工作,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援。就某些國家領導人會見達賴的行徑進行嚴正交涉和鬥爭。堅定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臺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第六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等涉臺問題,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

  三是積極開展公共外交。重點圍繞新中國成立60週年和新中國外交60年慶祝活動,積極創新公共外交的方式方法,增加國際社會對新中國60年發展成就的全面了解。通過“外交部公眾開放日”等現場觀摩以及電視訪談、網上交流、媒體撰文等方式,讓國內公眾更加理解和支援外交工作。以與有關國家建交60週年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擴大人文交流,不斷豐富與有關國家雙邊關係的內涵。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外交為民”。時刻把祖國人民的利益置於心中最高位置,切實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在中央的關懷和領導下,及時妥善處理涉我海外人員安全、涉外勞務糾紛和人員被扣等事件,確保我人員和財産安全。充實完善領事保護預防體制,加強我海外領事保護的能力和體制建設,研究制定保護我海外人員的長效措施,積極開展樹立中國公民海外文明形象的宣傳月活動。

  記者:您剛才提到,外交理論創新是推動今年外交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的主要動力,請問在外交理論創新方面有哪些新成果。

  楊潔篪:今年以來,我們在中央統一領導下,以成功召開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和系統總結新中國外交60年寶貴經驗為契機,在外交理論創新方面取得不少新成果。我們提出新形勢下我國外交工作與發展的關係更加緊密,必須依靠發展、服務發展、促進發展,切實維護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我國發展利益;提出要適應世界格局變化,全方位、多層次推進外交工作,在加強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以及多邊外交的同時,大力加強各領域外交工作,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全方位外交佈局;提出要努力使我國在政治上更有影響力、經濟上更有競爭力、形象上更有親和力、道義上更有感召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和外部條件,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外交工作的總體要求;提出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進一步明確了把統籌協調作為做好新形勢下外交工作的根本方法。這些理論創新對於開創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和長遠的意義。

  記者:最後,請您展望一下2010年的中國外交。

  楊潔篪:2010年是世界經濟復蘇和國際體系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國實現“保穩定、促發展”任務的關鍵之年。國際形勢有望保持總體穩定,但新問題、新挑戰依然突出。

  明年外交工作將十分繁重。我們還將迎來多邊峰會的高峰年,聯大高級別會議、G20峰會、全球核安全峰會、“金磚四國”領導人會晤等將分別召開,我們將做好有關峰會的相關工作。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堅決反對保護主義,保持世界經濟復蘇勢頭,為我國內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我們將深化與各大國關係,鞏固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提升與發展中國家的全面合作。我們將加強在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反對恐怖主義等方面的全球合作,推動解決朝核、伊朗核等熱點問題,維護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我們將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提升海外利益保護能力。我們將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努力做好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相關涉外工作,使之成為開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平臺。

  總之,我們將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緊緊抓住機遇,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準,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服務,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