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二十二個世界艾滋病日。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近32萬例,同性間的傳播上升速度明顯,疫情正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艾滋病疫情在我國呈現怎樣的特點?面對嚴峻的“防艾”形勢,我國政府又將採取哪些措施積極應對?
圖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新華社 發
累計報告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近32萬例
2009年新發病毒感染者4.8萬人
12月1日,是第二十二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強調“權益、責任、落實”。
11月30日,衛生部公佈了最新艾滋病疫情評估報告。
據衛生部統計,中國自1985年出現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來,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報告死亡49845例。
今年,衛生部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對中國2009年艾滋病疫情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09年底,估計中國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4萬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為10.5萬人;估計2009年當年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萬人。
男男性傳播上升尤其明顯
約佔新發感染者32.5%,成為新發感染重要途徑
最新評估報告表明,在2009年當年新發的感染者中,異性傳播佔42.2%,男男性傳播佔32.5%。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郝陽説,在目前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中,經性傳播途徑感染已接近六成。其中,男男性傳播上升尤其明顯,其新發感染在所有新發感染中的構成比例,從2007年的12.2%猛增至32.5%,成為2009年新發感染的重要途徑。
疫情報告數據顯示,2000年—2009年,50歲以上年齡組感染報告數增加明顯,其中65歲以上年齡組人群當年報告數佔總報告數構成比從0.34%增加到3.4%,以男性居多。
最近3年,在學生中發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歲—24歲年齡組學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比例,從20.3%上升至39.8%。在學生病例中,同性傳播所佔比例從8%上升為36.9%,排第一位;異性傳播比例從4%上升到10.9%。
疫情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
總體疫情仍為低流行,但部分地區已現高流行態勢
衛生部部長陳竺日前指出,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定人群和部分重點地區已經出現艾滋病高流行態勢,疫情正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艾滋病流行的危險因素廣泛存在,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判定艾滋病流行程度尺規,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達到1%為高流行地區。目前,我國總體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狀態,但在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高流行,報告人群感染率超過1%的縣已有多個。
近年來,雲南、四川、廣西、新疆、廣東、河南6個省區報告的感染者佔全國總報告例數的約80%。其中有的州、市,近年報告感染者例數一直處於較高水準;部分縣、區感染報告例數增速較快。
全國艾滋病綜合監測顯示,目前導致艾滋病流行的危險因素仍廣泛存在。2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41%的暗娼不能堅持每次使用安全套;68%的男男性行為者近6個月與多個同性發生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只有42%。
據了解,2009年我國新發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約40%是醫療機構在接診時發現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多數病人自認為不是高危人群,想不到自己會感染。高危人群沒有主動諮詢檢測意識,是疫情防控的難點之一。
專家認為,對男男性行為人群實施預防干預,較其他高危人群難度更大。由於受到人們對艾滋病和性取向雙重歧視,他們更害怕暴露,而不願意主動諮詢檢測。
擴展高危人群干預覆蓋面
各級政府防治經費逐年增加
郝陽指出,如果對一個高危人群的干預覆蓋率不足60%,將很難扭轉該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快速上升的局面。因此,擴展對高危人群的干預覆蓋,成為當務之急。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指出,通過多年努力,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已形成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和全社會參與的防治工作局面;防治工作實現了由隱蔽操作到公開透明,由被動應付到主動出擊,由試點探索到全面推進的轉變。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有效遏制了艾滋病在中國快速上升的勢頭,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
據悉,我國各級政府用於艾滋病防治的經費逐年增加。中央財政艾滋病防治專項經費從2003年的3.9億元逐漸增加到2008年的9.94億元,地方財政投入從2003年的不足1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6億元左右,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實提供了經費保障。
鄧海華指出,今後,衛生部等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提高艾滋病干預措施的覆蓋面,加大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社區、工作場所、學校和公共場所的宣傳教育;將社區藥物維持治療與國家禁吸戒毒工作有機結合;加大控制艾滋病經性傳播的力度,大力推廣安全套使用;規範性病門診服務,提高服務品質和可及性;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建設,建立合理有效和便捷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服務模式,提高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措施的覆蓋面。加強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積極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防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