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家流感中心:目前甲流病毒變異未影響疫苗效果

2011年06月03日 22:10:3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孫聞、周婷玉)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新聞官陳蔚雲24日透露,“今年六七月份,中國內地曾經出現過兩三個甲型H1N1流感變種病毒的病例”。

  “流感病毒發生變異是必然的,不變是不可能的,這是流感病毒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25日説。

  甲流病毒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病毒的變異又意味著什麼?25日,“新華視點”記者就此採訪了陳蔚雲女士以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相關專家。

  目前病毒變異是散發孤立的

  陳蔚雲告訴記者,世衛組織最近從中國專家上傳到一個全球流感監測數據庫中的病毒基因資訊中,發現中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今年六七月份出現了變異。

  舒躍龍證實:“中國內地最早發現變異毒株是在6月份,是從一個由英國輸入的輕症病例中分離到的;而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浙江省疾控中心9月份從同一個住院病例中分離到類似的變異病毒,這一病例已治愈出院。”

  舒躍龍説,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專家分析指出,流感病毒變異經常發生,只有極少數的變異可能導致其致病力、傳播力和毒力的變化,“目前發現的這種病毒變異是散發的、孤立的,個案病例之間沒有關聯性。”

  陳蔚雲説:“目前全球已經有挪威、烏克蘭、美國、墨西哥、巴西、日本和中國等七個國家報告了變異病毒,不過是極少數的。這七個國家的病毒變異都是同一種變異。”

  舒躍龍介紹,目前這種變異均表現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第222氨基酸位點D─G變異和D─E變異”。

  病毒變異尚未造成更多死亡和更快傳播

  “流感病毒經常會發生變異。”陳蔚雲説,“就已知的資訊來看,變異的病毒與一般的甲型H1N1病毒差不了多少,不是更容易傳播,不會造成更多的死亡。”

  “目前所討論的這種變異沒有出現持續傳播,病毒毒力和致病力沒有增強。”舒躍龍説,“科學家推測,這種變異可能有兩個影響,一是這個病毒可能會感染人的肺部,另外一種可能是像H5N1病毒一樣,更不容易感染人。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辦法對突變病毒的致病力和傳播力做出明確回答,還有待通過更多的臨床和科研試驗數據來研究。”

  “這種點突變在輕症病人、住院重症病人、出院康復的病人中都分離到,而且不是在一個國家裏分離到。目前這種病毒並沒有出現廣泛傳播,與死亡病例之間並沒有流行病學聯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副主任余宏傑説,“世界衛生組織的結論是,這個突變對公共衛生意義的影響還不能明確。”

  “世衛組織暫時還不會將全球應對甲型H1N1流感的重點轉移到應對病毒變異上來。目前世衛組織的建議沒有變化。如果專家的研究發現新的變異病毒有更大危害,有必要的話世衛組織會建議各國進一步調整防控應對措施。”陳蔚雲説。

  甲流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依然有效

  前不久英國報道了甲型H1N1流感耐藥病例,病毒變異旋即見諸報端,不少人擔心是不是耐藥性導致病毒變異?目前預防用的疫苗和治療用的達菲等藥物是否依然有效?

  “現在照我們掌握的情況,疫苗對預防這種變異病毒依然有效,而且達菲在治療上也是有效的。”陳蔚雲説。

  舒躍龍解釋,耐藥毒株和突變毒株體現在兩個不同的蛋白上,兩者之間沒有關係。

  余宏傑説:“截至10月底,全世界共分離到39株耐藥病毒,是極少數。此外,沒有證據證明耐藥病毒在人群間傳播,或者這些耐藥病毒的病例間有流行病學聯繫。結論是這些耐藥病毒並沒有在人群中傳播和流行,是非常散見的病例。其公共衛生意義有限,但是我們需要持續監測病毒耐藥株的變化。”

  據了解,為了降低耐藥病例出現的幾率,根據衛生部的指南,不提倡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甲流預防,同時在治療上,不提倡對輕症病例採取抗病毒治療。

  “目前個別耐藥病例僅體現為對奧司他韋(達菲)耐藥,所有的病毒仍對扎那米韋敏感。”余宏傑表示,“我們會繼續加強對病毒本身的病毒學監測。一旦發生有公共衛生意義的變異,將相應地調整疫苗,使真正出現有公共衛生意義的變異病毒成為新疫苗的組分,讓疫苗仍然有效。”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