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探訪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如何把辦事效率提高106%?

2011年06月03日 22:10:4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運轉半年

  九成行政許可審批被“收編”

  成都武侯區22個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職能得到整體劃轉

  成都市武侯區行政審批局成立以來,共辦結4600余件行政審批,比之前辦結率提高了106%;政府行政許可審批的份額,90%歸於行政審批局……作為我國首個集中行使行政審批職能的“行政審批局”,這是該局成立6個月以來首次公開披露相關數據。

  22日,武侯區行政審批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武侯區正式成立行政審批局,將區發改局等22個區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職能整體劃轉至行政審批局,政府行政審批和監管相互分離、相互制衡,6個月來的數據顯示,實現了高效透明、方便群眾的目的。

  據介紹,2009年4月,武侯區正式出臺《武侯區行政審批新機制運作管理暫行辦法》,依據中央“大部門體制”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分離的改革思路,依據行政許可法、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政府組織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武侯區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行政審批局。

  在成立行政審批局前,武侯區實行政務中心“一站式”辦公。但經多次調研發現,政務中心對部門各自為政的審批體制管理顯得力不從心——由於窗口審批人員的許可權受限,從群眾手中接的大部分審批件要交回原單位逐級上報審批,影響效率不説,還常讓群眾跑冤枉路。同時,由於工作性質等原因,中心窗口工作人員常出現忙閒不均的狀況。

  “成立行政審批局,首先是充分整合了政府職能。”武侯區行政審批局局長謝存亮介紹,區發改局等22個區政府部門的主要行政審批職能劃轉至該局,被劃轉的審批事項共計79項。職能劃轉後,由行政審批局集中行使行政審批權,原職能部門主要承擔相應的監督和管理職能,實行全新的審批與管理相分離的行政管理體制。

  行政審批事項怎麼管理?謝存亮説,對劃轉到行政審批局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社會、經濟、建設3個領域進行歸口整合,設置3個審批科,分別負責相對應審批事項的辦理。按“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工作人員主要由各行政職能部門原來派駐政務中心窗口的員工擔任。現在,審批局3個審批科30余名工作人員承擔了原來22個職能部門90多名工作人員所承擔的審批業務。

  集中行政審批權,使節約的人力資源可充實監管隊伍。經濟類事項審批科副科長衛愛玲,原是武侯區民政局派駐政務中心民政窗口的幹部。她告訴記者,過去坐在窗口一年接辦審批事項僅100來件,而現在一個月就要上千件。過去3個人幹,而且多是以審代管,審批完成了事,“現在不同,審批只需一個人做,其他兩人留在原來的部門做跟蹤和監管。”

  被“拿走”行政審批權的政府部門有哪些變化?“現在我們不管審批了,但並沒有比過去輕鬆。”武侯區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唐凱告訴記者,“拿游泳場館為例,我們要負責現場勘查、給審批局提供實地資料、跟蹤監管、督查商家規範運作,全區70多個游泳池要挨個轉。”

  政府部門馬不停蹄地忙碌,帶給群眾的是快捷和方便。通過職能整合,群眾原來需要跑多個部門(窗口),提交多次申請和相關材料進行辦理的事項,現在只需要到一個部門(窗口),提交一次申請材料就可辦理。

  四川加鼎物業管理公司經理徐紅梅説,過去,該公司進行資質年檢,要分別到政務中心窗口、武侯區房管局、房管局物業資訊網報資料,然後回去耐心等待,有時一個環節的資料出了點差錯,就得重走“一條龍”的報檢過程,一般情況,搞一次資質年檢得花掉兩至三個月時間,同時還得抽出至少3名管理人員專門跑這件事。“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只需一個人把資料送到行政審批局的建設類事項審批科,第二天下午就通知我們看現場,第三天審批局幹部就到公司現場辦公並可當場簽字,這為企業節省多少成本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