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保部: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實施細則正在制定中

2011年06月03日 22:11:0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10年1月1日將對事業單位全面實行績效工資改革,這項關乎3000萬事業單位職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即刻在網路上引起了全民大討論。本刊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深度解析(詳見本刊第35期《明年起事業單位全面推行績效工資》)。

  然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對此具體細則未出,績效工資到底是什麼,如同霧裏看花。有悲觀者認為:如果績效工資改革不透明、制定的考核標準不客觀,就不能完全讓個人信服,反而增加單位領導濫用權力的機會。

  目前,事業單位的職能千差萬別,即使一個單位內部也有很大差別,績效工資方案推行的複雜性和實施難度可想而知。從政府到具體事業單位,能否建立起一個真正“績效”和“公正科學”的績效工資考評體系?關乎績效工資改革的成敗。

  人保部:實施細則緊張制定中

  《中國經濟週刊》9月10日電話問詢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工資福利司事業工資處。該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具體實施細則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目前不便透露具體細節,過一段時間會統一對外發佈。

  那麼,相關事業單位的改革是否已經啟動?

  “我們現在還沒開始準備,因為沒看到細則,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弄。”記者在採訪北京的一些大學、醫院和相關研究院的人力資源部時,得到近乎一致回答。

  “國務院的決定歷來比較原則、籠統,在細則沒有出臺之前,一般事業單位都不會輕易行動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政府績效評估中心主任周志忍多年來一直研究政府績效評估,他在9月9日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

  然而,2010年1月1日近在眼前,3個多月的時間來得及嗎?

  “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涉及人員多,單位數量多,非常複雜,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實施起來會有一個過程。但是,無論什麼時候在這些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它們的起點時間都是一致的:義務教育學校是從今年1月1日開始,公共衛生、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是從今年10月1日開始,其他單位是從明年1月1日開始,這就是起算的時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9月9日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表示。

   尹蔚民同時表示,“鋻於這項工作非常複雜,涉及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們一定會週密地部署、精心地組織,把這項工作做好,把好事辦好。”

  “我們隨時關注著細則的出臺,下一步將全心放到績效考核標準的制定上。”北京某電力設計院人力資源部的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專家:公益性質事業單位是改革大頭

  雖然實施細則沒有出臺,周志忍根據多年研究績效評估的經驗,建議事業單位在制定具體績效考核標準時,要解決三個問題,以防止出現新的不公平:第一,績效標準的目標設定。“目標設定需要單位自己做,但是目前很多單位還沒有這一項,即便一些單位有,所設的目標也僅僅是一些客觀條件,不具備科學性。”

  第二,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科學評估的準則。“這裡面涉及評估主體、組織結構、程式、標準等,很是複雜,也是技術問題;但是即便複雜,有一條很明確:如果目標不到位,評估就不公正。但是目標到位了,評估如果不科學也不行,否則會把業績比較差的評成先進,還給他高工資。評估準則應該是一些客觀數字指標,這樣不管誰是評估主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指標數不要有假。但是如果評估標準設定主觀,就要考慮考評委員會主體結構問題。”

  第三,個人在團隊完成的目標中如何體現。“目前有的單位一項工作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這就需要一套針對個人的評價體系。”

  “上面三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很重大。目前中國的單位在目標設定方面還沒有科學標準,所以,要推行績效工資改革,前提性的基礎工作需要做到位。”周志忍説。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事業單位120多萬個,在職人員有3000多萬人,離退休人員900多萬人,事業單位集中了我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高知識群體。即將進行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都進行績效工資改革。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寶成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目前我國把事業單位大致劃分為三類:第一是參考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比如國家行政學院、中央黨校等。這些單位行使法律賦予的公共權力,為社會提供服務。第二是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主要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如中小學、大學、醫療衛生單位,也包括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圖書館和一些科研單位等。第三是經營服務性事業單位,比如出版社、設計院等。

  “第二類是目前改革的大頭。第一類事業單位不牽涉到績效工資改革的問題;第三類關於出版社等文化單位,現在很多已經轉企改制了,跟這次績效工資改革的關係不大,即便這些單位也實行績效工資改革,也是自己掙錢自己分配。”馬寶成教授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因為這次提出的績效工資的覆蓋單位首先是提供公益服務的,這類單位也是此次績效工資改革的難點和重點。其次還會包括一些專業性的事業單位,例如科研院所等。

  行政性事業單位:考核績效很難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儘管在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存在一定難度,但是對教育、醫療這些單位來説,設定目標很明確——針對職工個人。然而在中國,目前存在著一些行政性事業單位,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性,讓績效工資考核遇到了真正的難題。

   “我所在的是行政性事業單位,大家坐在一個辦公室裏,生産的産品(課題)都是整個單位的,怎麼界定好壞?所以,這項改革在我們單位行不通。”郭先生是北京一家行政事業單位的研究員,從看到“績效”兩個字,他就覺得這項改革在行政性質太強的事業單位,會因為“官本位”等原因而無法實現獎勤罰懶的目標。

  郭先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目前他們單位的工資還沒有嘗試進行績效工資改革,最大的難點是很難確定一個崗位工作人員的應該工作量是多少。

  “我們這邊的課題都是單位的,基本上都是領導牽頭,課題組組長都是大小領導。但具體的活基本都是一兩個人在做。結題時卻是大小領導一大串,幹活的排在最後。如果用成果去考核,最後考核得高分的並不一定是幹活多的人,而是各級大大小小的領導。”郭先生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做課題,經常在領導牽頭的課題擔任主筆,但每次自己的名字都會署在一長串人名的最後。

  郭先生告訴記者,除了做課題,他還要給單位領導寫講話稿。而按照版權法規定,這些講話稿的版權應該屬於領導,他做的這些工作,其實也都是為領導服務的。但是這種甚至連署名都談不上的“工作績效”又該怎麼考核呢?

  “我們跟大學在績效考核上沒有可比性。大學有課時和個人發表論文的科研這些跟個人密切相關的數字指標,考核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在我們單位,單位的工作才是工作,如果個人寫文章,只能算業餘的,更不在考核之列了。而且我們業餘寫的文章,領導看到了還會很不高興。”郭先生埋怨説。

  醫療單位:“開前門”與“關後門”

  事業單位似乎“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更是如此。

  北京某醫院的陳醫生告訴記者,他們醫院的醫生收入差距拉得特別大。而這些差別並沒有直接體現在醫院發給個人的工資單上,儘管工資單上也有真正反映水準高低和勞動量多少的差距,但是醫生私下的外出會診、在外面接手術以及醫藥回扣等獲得的額外收益卻相當可觀。而這些收益無法在工資上體現。

  “我們醫院把工資、補貼、獎勵等跟醫療工作量掛鉤,換句話説,是跟個人給醫院帶來的收益掛鉤的,比如做了多少個手術,開了多少錢的藥等,都會在工資單中體現。但是有的大夫除了醫院的工資收入,還到外面去做手術;吃醫藥回扣的事更是杜絕不了。這些都是隱性的,都不可能打到基本工資裏面去。”陳醫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針對當前醫藥衛生行業的一些現狀,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研究員胡仙芝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績效工資改革將實施績效工資與清理規範津貼補貼相結合,意味著醫護人員“明收入”的增長,同時也意味著“暗收入”將大幅降低。

  “這也是大家最近常説的‘開前門’和‘關後門’。‘開前門’就是實施績效工資有助於提高醫務人員的收入,‘關後門’就是糾正過去醫療中的不合理行為,清理收紅包、拿回扣的現象。”胡仙芝解釋説。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0年1月1日績效工資改革的最後大限,胡仙芝提示説:“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大方向是確定了的,無論每個不同行業性質的事業單位改革有多難,都得往前衝。”(記者 王紅茹)

[責任編輯: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