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臺灣內務部門負責人:臺灣的問題都出在政治(2012.04.19)

時間:2012-04-20 1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臺灣的很多問題,臺內務部門負責人李鴻源直言不諱指出,都是政治問題,技術能夠解決的,都是小問題。

  他以油電價雙漲為例,油電價格到了非漲不可的情勢,在價格漲了後,如何維持工業競爭力、甚至是觸動經濟的動力,才是要思考的重點;然而,當局永遠都只會道德勸説,要大家共體時艱,節水、省電,要維持工業競爭力,是要有配套措施,不是道德勸説。

  全臺商業總會19日舉辦論壇,李鴻源在會中就氣候變遷與土地規劃進行專題演講時,做了上述表示,他説,現有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是無法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

  李鴻源説,為因應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的增高,積極的減碳與推動綠能産業,到2020年時全球的綠能産業將達40兆元(新台幣 下同),然而,臺灣的商機在那裏?

  他説,以目前臺灣每年每人平均CO2排放量是11.7噸為計,到2025年時全球標準是9.7噸,因此,臺灣如果不減碳,到2025年時,將付要出3,540億元的碳稅,繳了這麼多碳稅後,臺灣還會有競爭力嗎?

  臺灣的問題,李鴻源直言,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路,開到那裏,山,就崩塌到那裏。在臺灣,可以花2千億元做工程,卻不願意花2千萬元做基本資料的建構工程,只因為基本資料的建構的工作,是別人看不到的成績。他還説,一個永續發展的氣候變遷策略,不僅要有好的科學研究與溝通,還要有明確的政策,但是,今天當局的政策不但不明確,甚至還相互矛盾。所以,李鴻源説,95%以上都是政治問題,不是工程技術問題,技術能解決的都是小問題。

  他説,其實面對未來不可測的氣候變遷,最有效的根本防治辦法就是土地規劃,然而,卻也是最困難的一部分,因為會涉及到很多人的生計問題,更涉及到敏感的行政區域畫分的問題,都是敏感的政治問題。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