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堅(右)偶而偕友到尖石泡湯或到飛鳳山赤腳爬山養生。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曾身陷璩美鳳偷拍風波,卸任新竹市長後的過去10年,蔡仁堅除短期到廈門大學做歷史研究外,其餘時間一直留在新竹老家閉門讀書或出門采風。
蔡仁堅整理荒廢15年的書屋,天天沉浸于四壁圖書中,還一度在《園區生活》雜誌開了專欄,名為“人間事情”,不談政治,只以竹塹及淡水廳為範圍,書寫城市歷史,人物人情,四季采風與市政建設。
在過去這段時間裏,蔡仁堅幾與政治絕緣,他把精神投入文史考證,尤其是清朝以後的歷史,曾經擔任竹塹跟淡水廳的地方行政長官行誼的鑽研。
蔡仁堅説,臺灣歷經滿清、日本殖民和國民黨遷臺後,郡縣級以上的行政長官共約2萬人,在325年間,能認識臺灣、洞見未來、透徹世情的治臺官員,卻是鳳毛麟角。
蔡仁堅遍訪各圖書館,追查姚瑩、李慎彝、曹謹、曹士桂、陳星聚等清朝治臺官員行誼,也曾一個人背著簡單行囊,追蹤到他們的家鄉河南與四川,苦尋他們的後裔、族譜與碑刻文獻,並在他們的塋墓前致祭。
蔡仁堅自栩他目前做的是萬里韆鞦、穿越時空的工作,尤其在無市長頭銜後,一切都很艱辛,他幾次循“小三通”拉著60公斤的文件書篋,從大陸帶回資料,再花幾個月埋首伏案,把資料整理出來。
很多人問他辛苦所謂何來?蔡仁堅只是淺笑答稱,“舊令尹有必告之義,更何況做文史才是我的最愛。”
或許是蔡仁堅的用心,這些清領統治淡水廳跟竹塹父母官的單調名單,漸漸變成動人心弦的文獻,他們的身影樣貌也漸漸清晰,化做篇篇文章。諸如:“無鳥鄉村的蝙蝠”、“歷史三峽裏的媚世與超越”、“三百年竹塹長官印象”、“淡水廳的道光六年”與“百年揭秘─李慎彝傳”等作品,被刊登在園區生活雜誌上,填實清史冊上的厥如,豐富了竹塹人文的精神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