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布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臺灣“楊桃大王”謝水雄的大陸楊桃夢

時間:2008-04-24 09:24   來源:海峽之聲網

  主持人: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妻子廖玉用默默的行動給了謝水雄鼓勵。每天清晨,妻子都像往常一樣,在果園里忙活。在她眼里,樹倒了可以重新栽,但如果心死了,就徹底沒希望了。

  妻子:以後繼續努力,繼續努力,努力到有那個成果就有回收,繼續去努力。

  主持人:有了妻子的支持,謝水雄重新振作起來,更加用心地照顧楊桃。為了讓自己的楊桃品質更好,夫妻二人四處拜師學藝,不斷改良品種,將高大的野生楊桃樹矮化,大量使用有機肥,通過這些措施,他們的楊桃不僅個頭大,而且口感特別好,很快在全臺灣都出了名。經過20多年的努力,謝水雄夫婦困難時期相互扶持種楊桃的事情,在臺灣已經幾乎家喻戶曉,1991年,夫婦倆還獲得了臺灣農業方面的大獎——神農夫妻獎。

  謝總:我們那個鄉,幾十年來沒有人得過那個獎,縣長、鄉長都到了,那個議員都到了。她是在家里搞的,功勞是她的,名字是我的。

  妻子:是他的,功勞是他的,名字也是他的,跟我沒關係。

  謝總:她只有爽,爽快。

  妻子:真的太高興了,我最高興的是領了獎。

  解說:得了神農夫妻獎,謝水雄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名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一些臺灣要人也成為了謝水雄的座上客,這下子謝水雄的芳都楊桃銷售情況更是火爆,經常是楊桃還在樹上,已經被訂購一空。

  主持人:種楊桃,讓老謝夫婦在臺灣風光無限,買了全村第一部轎車,住上了湖邊別墅,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很幸福。然而,有一天,還是因為楊桃,原本恩愛的夫妻卻在楊桃樹下鬧起別扭來。一個要走,一個要留,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幾天前,他們的楊桃園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定要請老謝去種楊桃,

  局長:這里的楊桃個子大,再一個就是它的甜度很高。跟我們本地的楊桃不一樣,我們本地楊桃是酸的,而且那個渣比較多,吃了以後還有一些渣。他這個就沒有渣,所以這個鮮度很甜的,我認為這個楊桃我們大陸是需要引進的。

  主持人:說話的這位是廈門市同安區農業局的呂局長,為了能把這種美味引到同安,呂局長可謂煞費苦心。他向老謝詳細介紹了同安區的自然條件,而且承諾,如果老謝能來投資,他們將以優惠的價格租賃100畝土地給老謝。這對老謝產生了極大的誘惑,在多次交談和實地考察之後,老謝動心了。然而,就在58歲的老謝雄心勃勃要到大陸二次創業時,一直支持他的太太卻堅決反對。

  妻子:我給他說不要了,現在幾歲了,你要過去,去養這麼大片的土地,你不要老命嗎,你要再養嗎。你的兒子不一定要來接你的事業嘛,不一定要來,要不要來不知道。你種那麼大做什麼,不要出那麼多了,不要做那麼大。我一直給他講。

  主持人:然而這個時候的老謝,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了,58歲算什麼,自己身體很好,憑著多年的種楊桃經驗,再加上當地政府的支持,總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可掌管財務的太太卻始終不同意,最後竟然切斷了他所有的資金來源。手里沒錢,寸步難行,老謝越想越氣。無奈之下,他竟然背著太太從農會里借了60萬新臺幣。太太得知後,氣得要命,撂下狠話說,老謝如果做不出樣子來就不要回家。

  謝總:要來的時候,你要一定要做成功,你沒有做成功,不回家。他說我要做成功,沒有成功,我也不回家。我說好,你要有這個堅強。

  主持人:跟妻子較著勁,老謝和一個股東來到了同安,選土地、挖樹坑、嫁接樹苗,一切都是由老謝他們親自動手。可讓老謝失望的是,新栽下的樹苗長勢並不好,收回成本的日子遙遙無期。老謝心里著急,每天都在琢磨,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可就在老謝心煩意亂的時候,一起來的股東熬不住了,竟然提出了撤資。股東走了,剩下59歲的老謝,一個人孤零零在地里忙碌,眼看著向農會還錢的日期馬上就要到了,股東的四十萬也急著要還,想想以前在臺灣不愁吃,不愁穿,名下的別墅就有六棟,是當地的名人,可如今,都是快六十歲的人卻成了這樣,老謝真有些後悔。

  記者:哭了?您不會哭了吧?想家?

  謝總:不是想家。就是想說,怎麼這樣來這里哭。

  妻子:人家說,為什麼你要去那邊,你吃的不用很好,穿的不用很好,不知道為什麼他要過來。

  謝總:我那時候也有後悔。

  妻子:來的時候,就是兩年多很後悔。

  謝總:那時候想說,怎麼不聽我老婆的話。

  記者:那段時間從來沒分開過?

  主持人:盡管老謝的離開讓太太非常生氣,可得知這些,遠在臺灣的太太也開始心軟了,畢竟是多年夫妻,都是快六十歲的人,還有什麼對錯之分呢,

  妻子:我也不放心,他一天沒有打電話回家,一天沒有打,我趕快打過來,你為什麼沒有打電話回家,怕發生什麼事啊。只要有聽到電話,就知道你做什麼。沒有聽到,就很擔心。

  記者:有的時候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了

  謝總:聽見聲音,就高興了,我高興,她也高興啊。

  解說:那時候,電話成了這對老夫妻感情交流的唯一紐帶,通過聊天,謝太太得知,老謝這邊股東撤資急需用錢,再加上楊桃樹長勢並不好,一個人生活很苦,作妻子怎能袖手旁觀呢?于是,在分開半年之後,謝太太帶著錢第一次來到了同安。

  主持人:對老謝來說,妻子的到來,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最重要的是帶來了技術上的指導。原來當初在臺灣,老謝主要負責外邊聯絡,真正熟悉楊桃栽培技術的還是他的妻子。這次到同安,謝太太仔細觀察了楊桃的生長情況,認為問題可能出在土壤。因為這片土地以前沒有耕種過,土壤肥力不足,如果簡單按照原來在臺灣的方法,一年施一次肥,難以滿足果樹生長的需要,應該慢慢調整,加大施肥力度,

  謝總:多放一點給它吃。

  妻子:多放一點,不要每年就放一樣的。

  妻子:一年放這個,明年就放別的。

  謝總:像我們人類也是一樣,你平常吃這個東西,多了吃不下,也會不想吃。這個水果也是一樣時間長,你要換,一年給它換一種,這樣果才會好吃。

  解說: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謝太太真想放棄臺灣的楊桃園,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照顧他的生活,可同安的楊桃園還沒有長成,仍然需要臺灣楊桃園的資金支持,所以謝太太還是要回臺灣打理那邊的果園,于是老夫妻倆商定,等同安的楊桃園能夠形成規模了,再團聚。不過,看著載著妻子的船只遠去,老謝這次不再感到孤獨。

  主持人:四年之後,老謝在同安的芳都楊桃終于開始挂果。為了了解他的楊桃在大陸銷路會怎樣,老謝開始邀請周圍的朋友來免費品嘗。沒想到朋友們對他的楊桃反響非常好,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都慕名而來。

  謝總:以前是周末才有人來,現在人家平常送禮都來買這個楊桃,吃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平均產量的話,一天是一千斤到一千五百斤,兩千斤這樣,都已經供不上了,每天幾臺電話都忙的接不停了,買的人太多了。

  解說:目前,同安的楊桃園已經形成了規模,每年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300萬元人民幣,是老謝原來在臺灣年收入的四倍。不僅如此,據老謝介紹,這才只是開始,由于楊桃的生長期非常長,可以達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他相信以後的收成會越來越好。

  主持人:就在記者結束採訪的時候,謝太太已經結束了在臺灣的事務,來到大陸和自己的丈夫團聚。他們的兒子也來到大陸,與他們一起打理在同安的果園。現在老謝夫婦每天最愛做的事,就是在果園里散步,看看這棵樹,摸摸那棵樹,看著樹上累累的果實,他們的心里有著無比的滿足。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