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煙校長”到名人條款 細數臺灣另類法規

時間:2011-11-30 09: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臺灣教育部門“發函”臺灣各地教育部門,提出將“不吸煙”列為甄選中小學校長的條件之一,如此古怪的消息便引發了島內各方的熱議。然而臺灣的法規設立遠非此一條引發異議。

  “不煙校長”事件引發了臺灣島內社會的熱議,在事件曝光後,有民間團體領袖直斥臺灣教育部門,“選‘教育部長’都沒要求不抽煙,為何獨獨限制校長”?

  從“不煙校長”到禁“師生戀” 臺灣校園法規很“另類”

  日前,花蓮縣率先響應了臺灣教育部門“不煙校長”的指示,于2011年6月辦理中小學校長甄試時,加入“凡有煙癮且自認無法戒除者,不得報名校長甄試”條款。

  “不煙校長”事件曝光後,臺灣島內民間團體直言指出,教育部門沒有法律依據,僅以一紙公文限制吸煙者不能參加校長甄選,“是不折不扣的違法”。並還質疑,“選‘教育部長’都沒要求不抽煙,為何獨獨限制校長”?

  對此,臺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出面解釋稱,目前高中以下校園全面禁煙,校長如有抽煙習慣,要説服學生不要抽煙,立場薄弱。同時,也有一些家長則為新規叫好,家長陳璇玲表示,抽煙確實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在家就常告誡孩子抽煙不好,“到學校老師還抽煙,那有什麼資格教育小孩”?

  名人效應引修法 “李戡條款”“孫穗芬條款”

  臺灣島內的法規除去一些社會熱點所引發的爭議外,名人效應所引發的設立新法規,也不容忽視。

  過去臺灣學生到大陸讀大學,期間不能返回臺灣,否則必須先服完兵役,才能出境。為此,臺灣知名作家李敖就為在北京大學求學的兒子李勘請命。後臺當局教育部門配合採認大陸學歷政策,修正“役男出境處理辦法”,開放到大陸唸書的臺籍役男辦理緩徵,此舉被外界視為“李勘條款”。

  此外,無獨有偶,“孫穗芬條款”的設立也是夾雜著名人效應。孫中山孫女孫穗芬在元旦清晨發生車禍傷重不治,引發“立委”提案修法因應,臺當局相關交通部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修正草案,強制規定小型車的后座乘客也要係安全帶,否則要處罰駕駛人1500元(新台幣,下同),如果在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違法則處罰款3000元。

  “另類法規”中的“另類” “白玫瑰運動”與“兒童性侵案”

  以上諸多“另類法規”,終歸是有利於社會發展和有助於改善周邊環境的法規,但臺當局的法規中,有些“另類法規”更像是“害群之馬”。

  曾因兩件性侵女童案兇手被輕判而引發的“白玫瑰運動”,便是臺當局的“恐龍法官”引述“刑法”中關於強制性交罪的“違反意願”而使兇手僅獲輕判。

  根據相關法規對於“強制性交罪”的判決要件之一“違反意願”,加害人只要並非依“強暴脅迫”手法對兒童性交,只須判5年以上,而非“加重強制性交罪”中的7年以上。

  法律和法規的本質在於規範一個社會的行為準則和為弱者伸張正義,從“不煙校長”到強制性交罪的要件“違反意願”,臺灣的“另類法規”或多或少都影響著島內社會,法規本身出發點都為了改善了周邊環境和社會風氣,但法規的設立與修法的進行,需要在認真調查和討論之後,綜合多方意見進行,反之,好的出發點或是緣由不小心就會成為“另類法規”的起點。(李倫)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