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命案”使臺灣政治發展劇烈變軌
楊錦麟:江南血案是國民黨中央勾結黑道胡作非為的典型案例,但策劃和執行這個血案的人都未曾估計到這個案子引發的國際風波會轟然刮倒蔣家的世襲統治,臺灣政治發展劇烈變軌,江南命案後發起的大掃黑行動也催生了史無前例的本土角頭大聯盟,埋下了90年代黑金政治的伏筆,時局的變化就像一串多米諾骨牌,一旦開始倒下,誰也制止不了了。
解說:踏入80年代,竹聯幫急速擴張,號稱有十萬幫眾,勢力不但遍及整個臺灣,在香港、日本、美國、加拿大都有分支組織。
陳啟禮(臺灣竹聯幫精神領袖):最大,臺灣最大的角頭,大概才一兩百人,一般的角頭都是,有的二三十個人,有的四五十個人,最多是這樣,可竹聯的一個堂都可以到幾千個人。
解說:竹聯幫不但幫派眾多還擁搶自重,臺灣警方曾經估計,竹聯幫擁有的各式槍支彈藥足以武裝兩個旅的陸軍部隊。
劉岱戡(臺灣資深媒體人):各幫派都在擴充,所謂“輸人不輸陣”,既然你竹聯幫可以擴充,那我四海幫為什麼不能擴充。
解說:黑幫堂口的急速擴張,導致爭奪地盤,圍事火拼的惡性暴力案件劇增,甚至有兩批人馬廝殺後找大老出面協調時,才發現分屬同一幫派,社會治安一片混亂。
當陳啟禮身為情報局所用時,臺灣的安全部門和警方正秘密策劃一場黑幫大掃蕩,這就是著名的“一清專案”。
1984年9月,陳啟禮帶著陳虎門交給他的劉宜良檔案照片,飛赴美國三藩市準備暗殺劉宜良。10月15日,陳啟禮一行三人經過多日蹲點踩線,徹底掌握劉宜良的作息規律,刺殺計劃付諸行動。
陳啟禮:他是一搶,一搶劉宜良就斃命,那董桂森是,他是吳敦一搶是從這里進去就斃命,然後董桂森上去對肚子就補兩搶,就是這樣。
解說:案發後,劉宜良的遺孀崔蓉芝向美國當局一口咬定,這是一場政治暗殺矛頭直指臺灣蔣經國政府,此時的陳啟禮一行完全刺殺任務後並沒有立即返回臺灣,而多留了幾天,為自己鋪墊最後的逃生之路,以防被臺灣當局出賣。
張安樂(臺灣竹聯幫前總護法):事發以後,陳啟禮從舊金山回來到我住的地方洛杉磯,當時我只講了一句話,我們都沒談案情,我說小心被滅口,我們都沒有提江南案,事情一出我就知道應該是怎麼回事,我說小心被滅口,他說“我也想到了,我留了錄音帶”。
解說:十月底,陳啟禮三人飛返臺灣,一手訓練陳啟禮的情報局處長陳虎門親自到機場迎接,陳虎門後來回憶說。到了機場,我直覺氣氛有點不尋常,現場有位便衣警官坐鎮指揮,後來我才曉得那個人是臺北刑警大隊譙長江。
譙長江,80年代擔任臺北警察局刑警組長,因屢破大案,而有“刑警教父”之稱。陳啟禮回到臺灣那一刻起,由臺灣國安局主導,警官譙長江獻策的全臺掃黑大行動“一清專案”,就張開口袋等著這一只獵物回巢。
記者:你可不可以講講說,江南按跟一清專案之間的一個連接性,臺灣政府當時在想什麼。
譙長江(臺灣退休資深警官):兩個毫無關係,兩個毫無關係。
那個時候臺灣,這個治安很壞,治安很壞,很多情治首長就開會研討,那個時候開會的有憲兵司令部,有警政署,有刑事警察局,這些當官都在場,我就講,我們來執行一個“一清專案”。
解說:陳啟禮被捕後,很快供出他的特工身份和赴美國暗殺劉宜良的情節,這一情報迅速被美國方面掌握,立刻向臺灣施加壓力,要求引渡陳啟禮和吳敦,但臺灣方面反而把陳、吳二人投入警備總部軍法處關押與世隔絕。遠在美國的張安樂屢次以手上握有陳啟禮自白錄音帶為要挾,向臺灣國安局提出交換,企圖營救陳啟禮,但都不得要領。
張安樂:當時你知道,臺灣準備滅口,警備總部我關過,你在那邊,他不能,警備總部是不能會客的,而且給你獨居的,要把你做掉就把你做掉了,最後同意FBI美國聯邦調查局,錄音帶交給他們由他們去交涉。
解說:陳啟禮在自白錄音帶中說。在1984年8月14號,在楊明山情報局訓練中心基地局長的房間里面,由汪局長指派我、陳啟禮,還有助手帥岳峰到美國執行刺殺叛徒劉宜良的事情,至于我的身份,我是中華民國情報局的情報員,在情報局里面我的名字是鄭泰成,我的本名陳啟禮,我的編號是730063,我的工作是,我是汪局長直接情報局汪局長直接吸收我進情報局的,我直接聽命于汪局長。
這盤錄音帶,直接證實臺灣特務與黑幫聯手在美逞兇,暗殺美國公民,美國政壇和社會各界極為憤怒,國會甚至聲稱要停止對臺軍售,美臺關係急速降到冰點。
1985年1月10日,焦頭爛額的蔣經國下令,逮捕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在陳啟禮案開審前,張安樂又在美國宣布,他們還有第二盤錄音帶,證明蔣經國次子和情報部門牽涉甚深的蔣孝武才是謀殺江南的幕後策劃者,這一震撼性的消息,對已經是風燭殘年的蔣經國而言,不啻又是一次嚴重的打擊。
在海內外強大的壓力下,蔣經國1985年8月宣布,蔣家第三代不能也不會繼任總統。第二年春天,蔣孝武被外放新加坡當商務副代表,躲開了江南案余波,也永遠失去了繼承大位的機會,最後在46歲之年暴病而亡,關于他在江南案中的角色,事隔多年張安樂才道出緣由。
張安樂:當時我第一覺得汪希苓籌碼不夠,畢竟是蔣家家臣,該犧牲就犧牲,本來就是棄卒保車,現在可以棄車保帥,對不對,我們去玩象棋就知道了,我們上了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分鐘節目,後來我們就要圍魏救趙,我們不能去,不能去攻擊蔣經國,因為他是臺灣的安定力量,所以我就想,但是虎毒不食子,蔣經國可以犧牲每個人,你兒子你會不會犧牲,所以我們就說還有個高層叫蔣孝武,其實我們有沒有證據,沒有。
解說:1985年3月和4月,參與策劃和執行江南案的5名被告先後判刑,陳啟禮、吳敦、汪希苓,因共同殺人罪被判無期徒刑,胡儀敏、陳虎門因協助殺人判刑兩年半。陳、汪等五人被判刑後,在獄中受到當局高度禮遇,幾乎和居家軟禁無異。判刑兩年半的陳虎門上校刑滿釋放後還得以復職,進入改組後的軍事情報局,數年後晉升少將,2001年退休。
2007年年底,陳啟禮的遺體在臺北公祭,陳虎門到場相送,對于江南案的內幕,他堅稱和蔣經國無關。
陳虎門(臺灣前情報局第三處副處長):汪希苓先生曾經表示說,如果說,避免國家困難我們自殺好了,他曾經講過這些慷慨的話,那時候經國先生還在,結果經國先生下命令說不可以這樣做,如果你們這麼做的話,外界會更誤會是政府的作為了,江南的遺孀崔蓉芝在1990年和臺灣政府達成和解,獲一百四十五萬美金撫慰金,但這宗血案到底還沒有幕後主謀,是誰?謎團至今沒有揭開。
陳啟禮:江南案,我關在里面的時候,講良心話,有些人替我叫怨、抱怨,我覺得一點都不冤枉,因為取人的性命,這個是一件非常罪大惡極的事情,所以我覺得說,在當時最早前面,我就是講的很清楚,我來扛這件事情,他們也跟我說扛了就是死刑,死刑我也很坦然地接受,因為我覺得最好是這樣,把我打槍打掉算了。
解說:另一方面,1984年底一清專案逮捕的三千余名黑幫骨幹和頭目,別當局依據一紙行政命令“戒嚴時期流氓取締辦法”,不經法庭審判直接羈押、投獄。作為首要打擊對象的竹聯幫,最多幫眾被捕,一時間,臨時羈押犯人的臺北看守所人滿為患,群梟同囚、衝突四起。當局這種粗糙的操作方式引出無窮後患。
劉益宏(前《時報周刊》副社長):那個角頭本來都是一方之霸,關到監獄里面以後,監獄那時候其實講的是執訓總隊,就是管訓的單位,關到里面,他角頭對抗不了竹聯幫,竹聯幫人多勢眾嘛,有些角頭老大該沒有幾個人,竹聯幫的小弟往往就,一個小弟就給角頭老大難看,老大就很氣,那本省的角頭就結合起來,來對抗竹聯幫,所以就組織“天道盟”。
寥正豪(臺灣前法務部長):這個“一清”專案,就這樣子,所以到最後我們的檢討它並沒有成功,反而促成幫派的整合。
解說:後來當選立法委員,把立法院搞得拳風嗾嗾的羅福助,當時身為臺北縣文山幫的角頭老大被當局抓捕,和犯誹謗罪的陳水扁關押在一起,羅福助後來說,當初在監獄里成立天道盟,其實是同囚陳水扁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