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數學方面的貢獻隨著回回天文學、曆法傳入中國,回回數學也同時被回族科學家引入中國。在〈元秘書監志〉的“回回書籍”一項中,就列舉了眾多的算術書、幾何書,其中有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15卷,〈幾何學〉17卷,〈算數〉8卷,這些書籍的引入,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數學的發展。此外,郭守敬在〈授時歷〉歷算中採用的弧三角形法,以及我們今天仍在運用的算術數位,廉潔是回族引入的阿拉伯數學,這些都填補了中國數學的空白,是回族穆斯林對中國數學科學的貢獻。
《回回藥方》杠抬按壓法治療脊椎骨折
(四)醫學方面的成就從唐朝、五代,穆斯林先民就開始在中阿醫學領域進行交流,從阿拉伯世界帶回了眾多的醫學著作。據記載,唐代至五代時,中國穆斯林就曾將阿拉伯大醫學家拉齊所譯古希臘醫學家蓋倫的醫著16卷帶回中國。宋代時期,藥學和藥材大量被傳入中國。元朝時期,更是伊斯蘭醫學在理論上概括、總結的時期,是中國傳統醫學與伊斯蘭醫學會通交融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在中國穆斯林醫藥大師們的努力下,譯著了回回醫理、方法 與伊斯蘭醫學相結合的一些醫學著作。中國穆斯林在釋譯阿拉伯——伊斯蘭醫學、藥學著作的同時,也編寫了醫藥學著作。晚唐、五代時期,穆斯林李珣編著《海藥本草》醫藥學著作,共6卷,在這部著作中,李珣以其深厚的醫學知識和素養,記錄了上百種藥物,還特別詳細地向人們介紹了15種海外新藥,並對這些新藥的名稱、形狀、氣味、主治、功效、用法都作了全面的説明。這部著作豐富了中國醫藥學知識寶庫,刺激和推動了中國醫藥學理論的進步和發展。 《回回藥方》是又一部穆斯林譯著的重要醫藥學著作,這本書是明朝前期由眾多的穆斯林集體合作完成,原書共36卷,現存殘本4卷,全書用漢文寫成,其中藥物名、人物名、藥方名多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這部著作注重把中國穆斯林的藥理、方法與伊斯蘭醫學有機融合起來,並注意吸收各种醫學精華,譯著編篡而成。 另外,元代傑出穆斯林醫學家沙圖穆蘇 薩謙齋不僅傳播回回醫藥學,還潛心研究中醫,寫出了《瑞竹堂驗方》15卷以及一些中醫名著,這些書主要記載了回族醫學家在醫療方面的經驗;回族醫生忽思慧還將回回醫藥學與漢、蒙古、女真、維吾爾等民族的醫藥學和營養學結合起來,寫出了《飲膳正要》一書。這是集元朝以前中國營養學研究精華而完成的中國第一部飲食衛生和營養學方面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