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歷史上的科學成就

時間:2010-07-15 22:18   來源:SRC-3154

  中國各族穆斯林群眾是勤勞勇敢、富有智慧和創造力的人民,他們在生産勞動的過程中,不僅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的科技成就,而且親自參與祖國科技的創造,為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獨特而傑出的貢獻。

  (一)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在天文學方面,元朝時,回族天文學家將西域和阿拉伯天文學介紹到中國,為元朝中國天文曆算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西元1267年,以傑出的回族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代表的中國天文學家在北京建立了觀象臺,他們從西域帶回了大批的“回回書籍”和阿拉伯天文儀器加以研究,不斷地吸取阿拉伯天文儀器,親身實踐,創造了許多新穎的中國天文儀器,製造了混天議、方位議、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和觀象儀等7種天文儀器,用來觀測天象,觀測晝夜時刻,確定季節。這些儀器大都設計新奇精良、觀測精密準確,規模宏大,其科學研究的程度和儀器的技術都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準,特別是扎馬魯丁製造的地球儀,填補了我國天文學方面的空白,使我國第一次有了自己製造的地球儀,為中國人否定“天賀地方”的傳統觀念,真正樹立環球思想觀念起到了啟蒙作用,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1271年元朝政府正式在內蒙古正藍旗建立了回回司天臺,任命扎馬魯丁為臺長(提點),主要通過運用科學的天文儀器觀測天象,編制回回曆。扎馬魯丁及其回族天文學家通過自己的科學研究,不但在中國第一次建立了中國研究天文學的中心,同時,他們在天文學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對中國天文學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受到了眾多科學家和思想家的稱讚。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對扎馬魯丁製造的地球儀評價説:“除西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了。但是,扎馬魯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中國著名氣象科學家竺可楨 也明確指出:“元朝的時候,我們的天文學和曆法,從西域各國吸收了不少經驗。”而這些經驗的吸收,正是在通過像扎馬魯丁這樣的天文學家的努力下完成的。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