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穆、蒼涼西夏王陵遺址。(台灣網 董潔 攝)
台灣網6月28日銀川消息 大風搖落夕陽,搖落一個王朝的夢。6月28日,“塞上江南 和諧家園”全國網路媒體寧夏行攝影大賽的記者們走進素有“東方金字塔”美名的西夏王陵,探尋西夏古國被封存在歷史煙塵中的“神秘面紗”。
在西夏王陵博物館,一位副館長向記者們揭開了這個神秘王國的面紗。西夏王陵坐落在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下,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與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鞏縣宋陵相當。王陵中獨特的陵塔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陵區內共有9座帝陵,星羅棋佈著約250座陪葬陵,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體。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陵墓像個圓錐體,下大上小,完全不同於中原王朝的皇陵,而陵寢也不在中軸線上,是在中軸線的西面,因為王朝是信仰佛教的,佛祖是在西天的,陵墓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西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佔據夏州,建國“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在統治西北近200年後,蒙古成吉思汗的大軍攻下了西夏王朝,並對西夏党項人進行了毀滅性的殺戮。至此,西夏文化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道逢古老向我告,雲是昔年王與侯”_,作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西夏王陵一直受到世人的矚目。王陵背靠賀蘭山,面向廣袤的平原,儘管只剩下一個個土墩,但仍給人肅穆、蒼涼、巍峨的感覺。近些年來,隨著對王陵的發掘,人們對西夏喪葬習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量文物古跡以其豐厚的西夏曆史文化沉澱、重大的文物價值和獨特的建築形制,集中反映了西夏曆史文化特點,使得一個西夏文化的博大寶庫展示在世人面前。
李元昊半身像。(台灣網 董潔 攝)
有東方蒙娜麗莎之稱的西夏文官像。(台灣網 董潔 攝)
出土文物鐵衣。(台灣網 董潔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