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連任是“九二共識”贏了

時間:2012-01-16 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月15日晚,王永慶之女、宏達電(HTC)董事長王雪紅在臺北出席HTC年終尾牙,受到大批記者追訪。她接受採訪時説,馬英九的當選顯示臺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的重視,希望未來以和平為基礎,能重新再出發,為臺灣打拼。董會峰攝(中新社發)

  “馬英九在‘九二共識’的既有基礎上,開展一場以兩岸和平與經貿成就為主軸的選戰,無疑充分掌握了藍軍的主場優勢。”馬英九在1月14日舉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成功連任,臺灣媒體15日發表了眾多評論文章,《中國時報》的這篇分析,就落筆在兩岸關係上。

  該報文章認為,民進黨8年執政造成兩岸關係倒退的印記太深,加上蔡英文對所謂“臺灣共識”自説自話,“選民根本不放心一個否定‘九二共識’,卻未對兩岸政策拿出具體主張的空白表態。”

  除了分析藍綠陣營的利弊得失,島內媒體多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表示樂觀。

  “九二共識”贏了

  臺灣《旺報》發表《九二共識移動了基本盤》的短評認為:到底承不承認“九二共識”,是這次島內選戰的核心。

  《聯合報》的文章也表示,“九二共識”是此次藍綠勝敗的關鍵。該報頭版頭條以《馬英九贏了,“九二共識”贏了》為題發表報道。島內民視新聞臺也有觀察家認為,兩岸已經進入後“九二共識”時代,以後很難有“大選”候選人不承認“九二共識”而能夠獲得大部分選民認同。

  《工商時報》則注意到,一些過去只在乎個人及公司經營獲利的企業界人士,從不懂也不想懂什麼叫“九二共識”,到最後紛紛站出來力挺,就是因為企業界願意站出來向民眾傳遞“‘九二共識’才是臺灣共識”的訊息。

  《旺報》的社評進一步倡議,馬當局應該強化民眾的“兩岸關係教育”,宣導“九二共識”的歷史真相,使島內民眾能理性評估當局兩岸政策,“不再有讓利之疑與統戰之惑”。

  島內選民的心事

  “由北到南的街頭巷尾,榕樹下、廟口、夜市,與不少歐巴桑、阿公阿嬤及首投族聊天,他們的心聲是,全球經濟這麼壞,如果沒有和大陸的經貿生意,臺灣的經濟會很慘。”《旺報》刊發的這段文字,切中了島內選民的心事。

  《中國時報》由島內學者主筆的“‘經濟投票’決定選局”一文發問:為何民進黨在南臺灣鐵票區的得票率未如原先的預期?為何蔡英文未能有效激發綠營選民的全力支援以填補北臺灣的弱勢?其根本原因應是ECFA的政策利好已逐漸在南臺灣發酵所致。

  《蘋果日報》文章認為:陸客來臺造成的商機,也是臺灣業者關注的焦點,“民進黨當選,陸客商機消失”的説法在選前不斷發酵,民進黨卻提不出更強的在地經濟政策。陸客商機、ECFA與“九二共識”一道成為綠營執政的絆腳石。

  臺灣《工商時報》展望,根據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規劃,未來將循序推動ECFA後續協商、放寬陸資來臺及兩岸金融等經貿往來,在兩岸和平紅利發酵下,馬的勝選將有利島內出口、內需和投資持續成長。

  “民進黨必須反省”

  民進黨選舉失利,連親綠的《自由時報》都表態不滿:不少民眾對現狀並不滿意,為何仍不放心將政權交給民進黨?是民進黨未能提出重返執政的明確政策,還是選民仍對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有疑慮?

  《聯合報》直指民進黨和蔡英文兩岸政策模糊,在此議題上沒有核心內容,難以獲得選民認可。

  《中國時報》認為,蔡英文在選舉初期喊出“‘九二共識’不存在”,事後就很難再就“九二共識”進行妥善的回應。《聯合報》進一步分析,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卻延續ECFA的矛盾路線,未能説服選民。尤其在選舉後期,她“將兩岸鬥爭及階級鬥爭冶為一爐”,違反了“臺灣與大陸雙贏,老闆與員工共生”的臺灣政經鐵律。

  “臺灣共識”最終不敵“九二共識”,也讓蔡英文坦言,“民進黨必須要再對兩岸政策整體好好反省。” 《聯合報》文章認為,接下來民進黨左右兩派的分歧再起,路線之爭勢所難免。(本報臺北1月15日電)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