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大陸媒體參觀臺北故宮 歷史真跡拉近兩岸距離

時間:2012-03-19 14: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臺灣《旺報》報道,第二屆兩岸徵文獎大陸媒體團一行18日上午參觀臺北故宮,細盯著古畫文物,目不轉睛;品味臺北故宮精華美食,讚不絕口。面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針對兩岸文物交流,更是引頸期盼。

  臺北故宮是中華歷史文化精彩之地,也是陸客赴臺觀光必遊景點,大陸媒體更不願錯過。隨著臺北故宮導覽人員,穿梭在展間走道,從古書畫到青花瓷,從《永樂大典》到《四庫全書》;透過櫥窗,歷史的真誠化作文物,傳遞光彩,打動人心。

  歷史回廊 重遇唐伯虎

  當《四庫全書》展現眼前,不同的書面,現出不同色彩,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唐伯虎的字漸亮在眼前,驚嘆四起。“這是真跡嗎?”大陸媒體有人問。臺北故宮導覽人員説:“故宮展出的全是真跡。”

  走一趟臺北故宮,如同走進歷史回廊,輕點風雲人物。當導覽人員介紹:“聽説當時外國要求清廷,在3艘軍艦和1件歷史作品作出選擇時,清廷選擇了軍艦……”,聽得讓人扼腕。

  首次參觀臺北故宮的《廣州日報》記者胡瑛,直到中午吃飯時分,還對於剛走過的書畫回廊唸唸不忘。“書畫的感覺好棒,我最喜歡了。”即使面對故宮宴請豐盛精緻的午餐,胡瑛依然坐不住,想趕快找時間衝回展場,再多看幾眼,但因時間有限,未能如願,難掩悵然。

  對於首次赴臺的《澳門商報》助理總裁市場部總監朱海生來説,臺北故宮給他第一眼的感覺是“環境很好,很幽雅,感覺不錯。”《澳門商報》社長田亮,雖是第4次來到臺北故宮,還是如同逛大觀園般好奇,臺北故宮的吸引力似乎永遠迷人。

  導覽過程中,“臺北故宮有兩個,其他的在北京故宮……”,如此的介紹,常串連著一件又一件的文物,也糾結著千百年的歷史情結。畢竟兩個故宮,曾經是一家人,是一個地點,一部歷史,如今一分為二,但兩岸的交流往來,拉近了兩地人們,也讓歷史合而為一。

  周功鑫做東 宴請陸媒

  周功鑫院長昨天盡地主之誼做東,宴請大陸媒體,當周功鑫身影出現,馬上被包圍;似乎所有的媒體人,瞬間都染上了歷史,更期待兩岸文物的積極交流。

  “今年預計6月會去杭州,明年也可能去北京和上海。”當周功鑫談到富春合璧電子版前往大陸展出行程,《杭州日報》記者樓志文最是雀躍,一直猛問細節。周功鑫説,受到法令限制,臺灣歷史文物目前無法到大陸展出,只有相關文創産品未受限,今年6月預計到杭州展出的合璧電子版,就是其一。

  大陸媒體的熱情,輪流拉著周功鑫拍合照,也不忘拍下故宮晶華上桌的美食。“這是灌湯包,是我們店裏的特色菜之一。”店內人員一邊上菜,一邊熱心的解説。大陸媒體則忙著為桌上美食移角度,鏡頭猛按個不停。

  一趟臺北故宮行,兩岸的距離似乎又被鮮活的古物拉近了一些,雖然沒看到最熱門的翠玉白菜,心中難免有些失落,但在禮品部,許多人買了一把又一把的翠玉白菜開瓶器、鑰匙環。“就算沒看到白菜,但也買到了,可以送朋友當紀念。”似乎也稍解心中的遺憾。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