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岸玉雕名家希冀共譜玉文化“東方傳奇”

時間:2012-02-29 09:12  來源:新華網

  如何使千年制玉工藝與當代藝術完美結合?如何在玉器上微雕,推展玉文化內涵和精神內蘊?如何誠懇轉述每一塊玉料的言語心聲?如何將“書法、篆刻、繪畫”融于薄意淺雕?……

  50位兩岸當代玉雕名家28日齊聚臺北,用大師作品和言傳身教一一解開問題答案。

  此次交流活動以玉雕藝術創作為主題,由臺灣寶石協會和珠寶世界雜誌、大陸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聯合主辦,在臺北中山紀念館舉行。

  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

  過去,不少臺灣人崇尚玉器收藏。近年來,大陸經濟崛起,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頻繁,早年臺灣人收藏的大陸古玩玉器,逐漸出現回流大陸的現象。

  “大陸玉雕成就可觀,值得臺灣借鑒。”臺灣珠寶世界雜誌社社長邱惟鐘説。

  來自大陸的當代玉雕大師,帶來和田白玉雕成的精品,溫潤如凝脂的白玉在大師獨特審美眼光與高超技巧雕琢下,呈現出獨一無二的藝術性。

  翡翠雕刻大師王俊懿,20載用心感悟,著力挖掘玉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人文精神,將現代造型風格與美學概念融入翡翠雕刻傳統工藝中,在尊崇“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理念基礎上,創新了當代奢侈品藝術。

  大陸首屈一指的玉山子雕刻大師王德海説,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要從生活細節中捕捉藝術靈感。在堅持技術深造的同時,更要有理念創新。

  參加交流的兩岸玉雕名家認為,大陸在工藝精湛方面更勝一籌,臺灣則在創意方面比較突出。

  臺灣玉雕能手賦予臺灣玉、翡翠、珊瑚等以創意生命,創作上與人文地理風格結合,展現力、美,並表現玉石溫潤特性。來自臺灣的許東榮,讓堅硬的石材作品如行雲流水,帶來空間的無限變化與趣味。

  不過,就現實面,臺灣玉雕界面臨瓶頸,因稍早經濟蕭條,加上材質價格漲幅大,近十年來臺灣玉雕市場萎縮很多。

  臺灣寶石協會理事長林嵩山説,玉雕創作需加強廣泛的文化知識修養,才能使作品更有深度與意境。

  現代技術讓雕刻工藝克服玉石硬度、切割困難,提高了雕刻速度,卻也讓雕刻少了思考的空間。為了減少這種遺憾,兩岸玉雕名家都認為,要“學會放慢步伐,堅持一再端詳如何賦予新生命,豐富玉石靈魂,才可下手”。

  大陸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奧岩表示,玉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寶藏,5000年來不分種族、沒有距離,期盼這樣的交流能使兩岸民眾對玉文化産生更多共識,彼此距離因玉而貼近。

  兩岸玉雕名家都希望,加強彼此合作,融合巧奪天工的精湛雕工與獨一無二的巧妙構思,將中華玉文化推向世界,創造“東方傳奇”。(記者 任沁沁 張承志 田野)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