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特寫:臺灣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修復落成記(圖)

時間:2012-01-09 17:17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月9日消息 臺灣霧峰林家第九代傳人、《北京日報》資深記者林為民今天投稿台灣網:《特寫:“五桂”發新枝 一樓兩岸情——記臺灣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修復落成儀式》,講述了五桂樓這座別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的傳奇故事,以及它寫就的一段兩岸情深的佳話。

  原文如下:

  臺灣的冬日,很像北京秋天,風和日麗,天高氣爽。去年12月18日,筆者和梁啟超孫女梁旋、北京臺灣街田曉彥董事長一行3人,應臺灣霧峰林家邀請,前往臺中市霧峰林家花園,參加著名的五桂樓修復落成典禮。

  五桂樓是被史學家譽為臺灣“第一家族”——霧峰林傢具有歷史意義、中西合璧的建築,始建於清末1893年。1911年3月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國學大師梁啟超,應霧峰林家族長林獻堂邀請攜女兒梁令嫻訪問臺灣,在林家花園五桂樓小住5日,在此共商非武裝抗日大計,指導臺胞數10年非武裝抗日鬥爭,成為臺灣近代史一座具有愛國精神的標誌性建築。

  1999年,五桂樓被突如其來的“921”大地震震塌,只剩三面殘壁。經過多年籌備和一年半精心施工,終於在去年歲末修復。

  步入霧峰林家花園,映入眼簾的是環境優美的明臺高級中學。校園裏像過節一樣佈置一新,彩旗飄舞,紅燈高挂,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們有的做引導員,有的當服務員。跨過木棉橋,紅磚灰瓦美麗精緻的五桂樓便矗立眼前,樓對面是一泓湖水上的飛觴醉月亭。100年前當梁啟超入住五桂樓時,有感於霧峰林家花園的精美,特為其12處景觀題寫了12首七言舊詩,其中描寫五桂樓的詩這樣寫道:“娟娟華月霧峰頭,汜汜光風五桂樓,傳語王孫應好住,海隅景物勝中州。”

  提起梁啟超與五桂的淵緣,還有一段感人的傳奇故事。霧峰林家是臺灣著名愛國世家,200多年前它的先祖林石從福建漳州移民臺灣拓荒創業,抵禦外誨;涌現過抗法名將林朝棟、辛亥革命烈士林祖密、中國遠征軍抗日英雄林正亨,還有引領臺胞數十年非武裝抗日的林獻堂……2008年,馬英九先生訪問霧峰林家時,為這個家族題詞:“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2010年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參觀林家後,也寫下“滿門忠烈”4個大字。1895年,清政府甲午戰敗,將臺灣割讓日本,抗日烽火席捲全島,數萬人遭日本殖民者殺害。此起彼伏的武裝鬥爭慘遭鎮壓,而臺灣人又不甘心被異族奴役,他們苦悶、徬徨,溫文儒雅的世家子弟林獻堂便是其中一位。

  1907年秋天,27歲的林獻堂聽説戊戌變法領袖梁啟超在日本橫濱辦報,便立即赴日訪梁,尋求抗日之策。他在橫濱撲了空,卻在返臺途經奈良時,在一個小旅館中巧遇梁公。由於兩人語言不通(梁不會閩南語,而林不通普通話),只好鋪紙筆談。林獻堂在紙上傾訴了臺人不幸,梁公寫道:“中國今後30年,斷無能力幫助臺人爭取自由。故臺胞切勿輕舉妄動,而供(作)無謂之犧牲。最好仿傚愛爾蘭人對付英本國之手段,厚結日本中央政界之顯要,以牽制臺灣總督府之政治,使其不敢過分壓迫臺人”。林獻堂認為梁公之論極有道理,當即邀請梁啟超擇日訪台。1911年3月,梁任公攜女梁令嫻應獻堂之邀住進林家花園五桂樓,他們徹夜暢談,賦詩唱和,共商非武裝抗日大計。此後,林獻堂在14年間領導了15次席捲臺灣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為臺胞爭平等自由。他和蔣渭水一起成立啟蒙臺胞民族覺悟的臺灣文化協會,倡導中華文化,抵制日本殖民者在臺灣實行的“去中國化”政策,在島內保留下中華民族文化之根。1945年臺灣光復後,林獻堂率領臺灣光復致敬團赴南京謁中山陵,去陜西祭黃帝陵,因而被譽為“臺灣中華民族之父”、“一百年來臺灣第一人”。在島內有著崇高的歷史地位。

  2011年12月18日在五桂樓前舉行的揭幕儀式,有數百位臺灣當局領導人、文化精英,社會賢達人士出席。下午2點半,臺灣民意機構負責人王金平率先到達會場,他與筆者及來自北京的一行人握手合影,併為修復五桂樓的技師專家頒發獎狀、獎金,還在會上講了話,他高度評價霧峰林家對臺灣近代史所作的貢獻和修復五桂樓的歷史意義。這時,臺中市長胡志強也趕來參加五桂樓修復落成剪綵儀式。代表霧峰林家致詞的是林獻堂的孫媳、明臺高級中學董事長林芳媖女士,她向社會各界人士在修復五桂樓中給予的巨大支援表示欽佩,同時對參加落成典禮的貴賓表示感謝。她特別對從北京趕來參加盛典的梁旋女士説:“100年前的1911年,你的祖父梁啟超住進五桂樓,和我的公公林獻堂在這裡共謀抗日大計:100年後的2011年你又來到五桂樓和我們一起重溫歷史,這是多麼值得回味和紀念的事情。一座五桂樓承載了兩岸人民的深情,我們是一家人啊!”

  18日盛典的高潮出現在下午3點半,馬英九先生在明臺高級中學師生夾道歡迎下步入會場。他同霧峰林家長輩及後人一一握手。在會上致詞時高度讚揚霧峰林家在建設和保衛臺灣中所作的傑出貢獻。他説,要不是1885年霧峰林家族長林朝棟率林家子弟兵在基隆獅球嶺打敗法國侵略軍,現在的臺灣人恐怕要改説法語了。説起五桂樓的重要性,在日據時代,林獻堂以非武裝方式推動議會自治。五桂樓即是當時抗日文化詩社“櫟社”的集會場所。如今五桂樓風華再現,當可讓更多後人了解那段臺灣精彩的歷史。

  馬英九在五桂樓揭匾儀式後,參觀了五桂樓內展出的歷史文物。林芳媖董事長特地將筆者介紹給馬英九説:“這是抗法名將林朝棟的曾孫子,從北京趕來參加典禮的林為民先生。”馬英九熱情地與筆者握手,併為筆者簽了名。

  在五桂樓修復落成典禮期間,梁旋女士將他父親、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思禮親手抄錄的梁啟超為五桂樓題詩的書法作品,贈給林芳媖女士。田曉彥董事長也特地將在北京臺灣街倣建霧峰林家五桂樓的精美像冊贈予臺灣五桂樓。

  提起北京倣建的五桂樓,還有段兩岸情深的佳話。那是2009年初夏一天,投資臺灣商業街的國新投資公司董事長田曉彥找到筆者,他認為北京臺灣商街不能光做買賣,還應該具有臺灣文化氣息。而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文化影響力的家族,應該在臺灣街倣建一座林家標誌性建築,問我倣建哪個建築最好。我講了梁啟超和林獻堂在五桂樓策劃非武裝抗日的故事,他當即拍板在北京臺灣街倣建五桂樓。當年10月2日在臺灣街舉行奠基儀式,第二年5月初便宣告落成,林芳媖特地率代表團來京參加北京五桂樓的開幕典禮。5月6日,五桂樓舉辦了宣揚霧峰林家愛國事跡的圖片展《滄海百年 忠義韆鞦》。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攜夫人前來參觀。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等領導人都來參觀。筆者擔任講解員,向他們講述了霧峰林家幾代人抗日抗法、建設臺灣的愛國事跡。貴賓們在五桂樓前栽下五棵桂花樹,連戰先生還為梁啟超書寫的五桂樓匾額揭匾。北京五桂樓將與臺灣的五桂樓結為姊妹樓,在此平臺上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據田董事長透露,北京臺灣商業街的五桂樓在今年裝修工程完成後,將開闢展區長期展覽霧峰林家的愛國事跡。(作者為霧峰林家第九代傳人、北京日報資深記者 林為民)

  梁啟超孫女梁旋在臺灣五桂樓落成展覽廳。

  左三為作者林為民,左一為田曉顏。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