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潘錫堂:不正視九二共識 民進黨檢討難樂觀

時間:2012-02-10 08:50  來源:臺海網

  參選“總統”失敗的蔡英文,春節之後展開“謝票之旅”。她在臺東完成“謝票之旅”最後一站時説,現在的民進黨與過去的民進黨已不一樣,這次選舉沒有達到目標,有很多因素都必須面對、檢討。正如蔡英文所説,民進黨的結構與體質和大環境脫鉤,必須大刀闊斧改革。問題是:她身為黨主席又是參選“總統”的落敗者,豈能只檢討黨而不檢討自己?尤其她不可能不知道敗選的主因之一在於否認“九二共識”,否則本月底她要提出的 “選後檢討報告”勢必淪為 “見樹不見林”的虛應之舉,而這也是民進黨“走完最後一里路”重返執政的最大罩門。

  其實,批評容易檢討難,批評要針對要害並提出有效的解決之道,才是真心誠意及有用的檢討。民進黨給了蔡英文很大的權力,如不分區“立委”提名,往昔黨主席依內規只能擁有少數提名名額,民進黨卻給了她完全提名權。她將“小英人馬”悉數列為安全名單,除了少數大佬發發牢騷外,其餘大多數均悶不吭聲,結果卻是兩項選舉都落敗。她豈可不先檢討自己而僅一味責難民進黨必須痛加改革?

  民進黨當然應該檢討與改革,尤其對民進黨而言,結構與體質均是互為因果關聯,諸如:在綠營強勢地區,為了鞏固凝聚力,以意識形態為結構體,長期灌輸支援者,使選舉需要的體質,獲得充分養分而開花結果。過去掌握政治權力者,只要能夠契合結構,就不思改變體質。

  蔡英文之所以有結構與體質必須檢討的反省,應是她在競選過程中有深刻體認,當她在某處受到極熱烈歡迎時,心中或許也同時浮現危機感,因為眼前的現象是由特定的結構與體質所形成,而這樣的結構與體質在別的地區卻是不被認同的。

  蔡英文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改變這個異常的現象,甚至因為擔心失去“基本教義派”的支援而隨聲附和,她的形象雖比謝長廷好一些,但此次得票數卻只比謝多了64萬多票,仍然只能在基本盤遊走。換言之,在“基本教義派”與中間選民之間,蔡英文的處境左右為難,只好左右閃竄地提出一連串類似像“臺灣共識”與“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空心理論”。尤其,民進黨依然把“臺獨神主牌”高高供著拜,民進黨的政策也就勢必與大環境脫鉤,在兩岸政策主張上尤其顯著。但蔡英文身為黨主席,不能只看到並批評問題而不認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其實,一般普遍都認為蔡英文敗選最大的原因,在於否認“九二共識”。正因如此,民進黨此時若要認真檢討為何敗選,根本關鍵即在於誠心面對“九二共識”。蔡英文與民進黨若還是要背對已成臺灣主流民意的“九二共識”,只會使民進黨“未來的路”越走越窄,要想“走完最後一里路”重返執政,勢將成為天方夜譚。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