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選舉觀察:南臺灣盤勢大致底定

時間:2011-12-22 10:46  來源:華夏經緯網

  距離2012“大選”僅剩20多天,南臺灣國、民兩黨選舉盤勢大致已經底定,馬英九與蔡英文在南臺灣再多衝刺,主要是拉抬“立委”選情,但對南臺灣“大選”得票比例的影響已經相當有限。

  促成南臺灣“大選”盤勢底定有兩個關鍵的原因,首先,是這次選舉採取“二合一”選舉,因此影響到“立委”選舉跟“大選”之間的交互動員。南臺灣各“立委”選區從2009年縣市長選舉之後,大多數都是“綠大於藍”的盤勢,在一對一對決式選舉,有當選實力的藍營“立委”候選人為求勝選,多半不會凸顯政黨色彩;只有少數“藍大於綠”的選區,或者當選機會不大的候選人,才會凸顯其藍營色彩。因此,南臺灣國民黨提名的“立委”候選人對“大選”的配合動員,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客觀上實力不足”,他們只能靠馬、吳幫忙拉抬選情,幫馬、吳造勢能力有限;另外一類是“主觀上意願不高”,他們深怕受“大選”牽連,連與馬、吳合照競選看板,都僅僅限縮在藍營支援者較多的地區,幫馬、吳拓展票源的能力亦相對受到局限。

  其次,兩黨在南臺灣基層動員模式趨於固定,可再被影響的選民比例已經相當有限。根據遠見民調中心過去所做過的政黨傾向追蹤調查,臺灣民眾回答沒有明確政黨傾向者大約有將近三成,這三成自我認定為“中間選民”者,根據筆者的觀察,主要會綜和參考三個因素來投票,一為情感、二為利益、三為理念。據此,南臺灣在選舉時會支援藍營候選人的“中間選民”,大概可再將其以細分為三大類,筆者分別將其稱之為“情感藍”、“利益藍”、與“理念藍”,各依靠不同的社會機制,及不同的仲介者來組織動員。

  “情感藍”依附人情關係凝聚,他們可能平常交往朋友多以支援藍營居多,所以情感上對藍營較認同,“情感藍”仲介者除了基層民代之外,還有許多社團幹部、地方仕紳、意見領袖,都扮演這種仲介者的角色,他們可以在選舉動員過程中對一些平日交好的朋友“動之以情”;“利益藍”則主要建立在可資交換的利益標的基礎之上,傳統地方派系最能彰顯這種群體的特性,“利益藍”仲介者多半掌握許多資源,地方派系的樁腳、政黨組織幹部、中大企業業主都可歸為此類,他們動員的方式則靠“誘之以利”或“脅之以勢”;“理念藍”則是對國民黨政黨理念及施政方向較為認同,通常在人際疏離的都會區、中高教育程度者、中年族群中比例較多,影響這些“理念藍”不需特別的仲介者,只要透過任何可以“説之以理”的媒介,合理化一些政策或選舉作為,就可以説服他們支援。

  根據筆者之前的調研,“理念藍”在南臺灣的比例原本就較少,因此藍營在南臺灣的動員,必須要更仰賴“情感藍”與“利益藍”的仲介者。藍營高層最近不斷強調,最後決定“大選”勝負的是會受政績及議題影響的“中間選民”,此即筆者所指的理念型選民,顯然仍是藍營高層主導大選的重心。

  綜合以上兩個角度,2012“大選”決定勝負的最後關鍵,還在於“藍大於綠”及理念取向選民較多的北臺灣,南臺灣“大選”盤勢則幾已底定!

  (中評社特約作者丁仁方為臺灣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主任、臺灣競爭力論壇南部中心主任)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