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農運詩人詹澈:農民平時聽不到國民黨的聲音

時間:2011-11-14 10:19  來源:東南網

  據中評社報道,老農津貼加碼議題發酵,重擊馬英九南臺灣選情。長期從事農權運動的馬吳臺中競選總部副執行總幹事詹澈接受專訪時表示,藍營與農民距離太遠,必需培養文宣人才、長期與農民在一起。他主張,臺灣農産品價格在成本以下時,應建立機制,制度化銷往大陸。

  詹澈本名詹朝立,1954年生,臺灣彰化人,屏東農專農藝科畢業,曾任臺東縣政府文化局專員,2002年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他也曾任《夏潮》等雜誌發行人、編輯,經常著詩抒發情感,被稱為農運詩人。2008年為馬英九擬定農業政策白皮書,現任馬吳中臺灣總部副總幹事。

  詹澈表示,藍軍在中南部農業縣市支援率低落,問題關鍵就在宣傳。農民們不但平時聽不到藍軍聲音,即使聽到也聽不懂。老農們不看報紙、不識字,習慣講臺語,看臺語電視新聞、聽臺語廣播電臺,這些頻道全部挺綠,藍軍完全沒有臺語頻道、電臺。農民只在選舉時才看到藍軍廣告,而且都是政治宣傳,農民聽不懂、也聽不下去。部分黨工身段太高,退休老黨工還領18趴,根本無法與農民為伍。

  他以ECFA為例,臺南學甲虱目魚、屏東石斑魚成效都很好,雖是馬當局的政績,但民進黨説這是當局應該做的事,是綠軍“立委”爭取、綠執政縣市政府的功勞,藍軍講不出一套東西,選票沒有增加。

  經常在農村走動的詹澈表示,這次的老農津貼加碼案,對馬英九選票非常不利,若不思考調整政策,就必需鋪天蓋地的説明,內容必需簡單明瞭,要農民聽得到也聽得懂;國民黨也必需栽培在地新人長期經營,以臺語溝通説明,否則藍軍板塊只會縮小,綠營板塊只會不斷增加。

  他指出,蘇嘉全的違法農舍問題,也影響馬英九的選票。綠軍説當局要拆所有違法農舍,引發農民恐慌;農民將農地租給工廠作倉庫的工廠老闆、工人;豪華農捨得住戶都感到不滿,這些問題必需補救,“農委會”應該明確切割蘇嘉全是特權、其他農民是無辜的。

  他指出,農産品平均價格降過低,與加入WTO、2002年民進黨政府派人去談判讓步太多有關,3年緩衝期很快就到了,所以農産品受重傷、而且傷到現在。馬當局建立預警機制良策之一,但臺灣農産品宜採“洞庭湖理論”,建立機制,當市場價格降到成本以下時銷往大陸,讓大陸的市場幫忙吸收。

  他估計,臺灣農産品在生産過剩時,只要總量的兩成銷往大陸,即可有效紓解壓力;只要成本價加兩成出售,臺灣農民的本就可保住;建立常態機制,對兩岸關係也有幫助。反之,如果依賴當局收購,就是用納稅人的錢,好像農民在伸手要錢,尤其農作物直接打到田裏,大家心裏更難過,農民也沒尊嚴。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