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李登輝生病了,是讓人不安的腫瘤,我們要衷心祝願他能健朗如初。雖然他離權力漸漸遠了,可是他跟臺灣的政治圈,甚至是在臺灣人的心裏,都不曾一絲疏離。作為一個臺灣圖騰式人物,李登輝身上始終飄散著一點神性的氣味,好似他也曾為民主坐過監、吃過苦頭似的。
但實際上,李登輝並沒有這種真正的民主抗爭的履歷,他只是在權力的中樞裏頭翻雲覆雨。他看到了蔣經國也已看到的那股浪潮,於是他順著這股浪潮趁勢而為,也將自己送上了聲譽的頂峰,“民主先生”就成了他永矢不滅的印記。但這個印記卻並不印在施明德或許信良的身上,細思之下,讓人喟嘆,也令人啞然。
可是李登輝仍然用他暴得的民主評價,在失去了權力之後,對政局不斷地指點江山,他不曾真正地躍上超然的雲端,為世局撥開迷霧,讓人心得到開釋,他反而一直在紅塵之內攪攘,時而化身深綠教主,時而又説有意像孔子到大陸週游,“變色”其實乃是他真正的哲學。
臺灣社會並不真正地辨析這些,李登輝也就一直享有他那神性的“光輝”,並且用這些未必燦爛的輝芒影響這個社會、以及政局的走向。
於是乎,不免又讓人記起,一個略帶著神性的政治人物曾經如何地顛覆選局的歷史,就像那鶴發童顏的盧修一替電火球蘇貞昌曾經的霹靂一擊。它成了另一個隱然的變數,明年初的投票究竟誰領乾坤,或許還得看看李登輝的身子答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