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昨天晚上證實,他已拒絕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的副手邀請。
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昨天上午被問到副手時,用繞密碼回應:“基本上沒有特定的人選,不同人選有不同的佈局,不同的佈局需要不同的人選”。
東南9月9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24小時內,蘇貞昌兩度拒絕出任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副手,他表明“沒有誠信,對選戰加分有限”;蘇貞昌拒絕後,也宣告蔡英文副手將是民進黨秘書長蘇嘉全,民進黨2012年“蔡蘇配”終於成形,只是此蘇非彼蘇。
蔡英文最快今天宣佈蘇嘉全出任副手。蘇嘉全昨天選擇“閉關”,不接聽電話,幕僚僅表示“開會中”,無法取得回應。
蘇貞昌前天已請蔡總部競選總幹事吳乃仁轉達拒任副手,昨晚更親自舉行記者會,強調自己不會出任蔡副手。吳乃仁坦言,蘇已明確拒絕,如果再勸進,對蔡、蘇都不好。
蘇貞昌昨晚表示,蔡英文本週一確實邀請他搭檔參選,但蔡英文一個多月前才提名他擔任排名第十八名的不分區“立委”,還向全民訴求要拼“立法院”過半,這個訴求突然急轉彎,如何向選民説明?過去他已多次講過不出任副手,現在如果沒有誠信,對選戰加分效果有限。
蘇貞昌指出,他已請吳乃仁報告蔡英文,“請主席另做考量”,昨天也親自打電話給蔡英文,但沒講上話。
他強調,他是蔡總部主任委員,也會一直以這個身份努力幫蔡英文和黨籍“立委”參選人助選,“希望我們真的能夠‘總統’勝選、‘立法院’過半。”
對於副手問題,蔡英文昨天上午仍不願鬆口,她像繞密碼般不斷重申,“基本上沒有特定的人選,不同人選有不同的佈局,不同的佈局需要不同的人選”,這都要觀察選戰的佈局及不同人選互動的情況。
蔡英文並否認副手難産,記者追問,副手要“自然産還是剖腹産”?她笑説,“我們不做剖腹産,時間到了就出來了”,勝選當然是最重要的考量,要勝選就要看是什麼樣的佈局。
蔡挑副手碰壁 hold不住姐剩1張牌?
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的副手,竟是在一路碰壁、幾近難産下出生,透露蔡英文的政治罩門:“對外無法爭取財經副手、對內難以擺平派系大佬”;內外交迫下,蔡英文儼然成為政壇“hold不住姐”。
挾著高人氣,蔡英文挑副手,原以為是滿手王牌,但最後卻打不出一張好牌。“央行”總裁彭淮南、“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和“財政部前部長”林全陸續表態不當蔡英文副手;連一開始以為是“安全牌”的蘇貞昌、蘇嘉全,都差點破功。
“小蘇”蘇嘉全雖然低調不語,不代表過程中全無怨言;“大蘇”蘇貞昌最後關頭硬是拒當副手,擺明不給蔡英文面子。
蘇嘉全去年“五都”選舉主攻中臺灣有功,外界原預料蘇嘉全可順利出任副手;但蔡英文在黨內外求才都被打槍後,才想起身旁的蘇嘉全,就算蘇嘉全有蓋世英才,恐怕也很難説服社會,最後出爐的“蔡蘇配”是一時之選。
2008年民進黨“謝蘇配”就算再不對盤,也是在選前7個月就搭檔成軍;蔡英文在今年5月被踢爆有意“蔡彭配”,卻直到選前3個多月才回頭吃“窩邊草”蘇嘉全,挑副手的四個多月過程,就像“鬼打墻”,曝光名單逐漸失去新意,外界也愈看愈不耐。
蘇貞昌多次重申絕不當副手,蔡英文今年初也表示,當年“謝蘇配”不是成功的例子。蔡蘇的初選民調,雖然只差距1個百分點,但兩人的政治距離何止一光年?
“蔡蘇心結”在政壇已是公開的秘密,蔡英文卻硬在本週一邀請蘇貞昌出任副手,不用靠維基解密,路人皆知這是一場“團結秀”;蘇貞昌昨晚以“沒有誠信,對選戰加分有限”為由,嗆辣拒任副手,總算幫觀眾提早拆穿這一場拖棚歹戲。
藍高層:不管是誰 步步為營
蘇嘉全幾已確定成為蔡英文副手,國民黨高層認為,蘇嘉全對蔡英文或有“互補”,但開拓票源能力有限;不管蔡副手是誰,國民黨都會“戒慎恐懼,步步為營”。
去年“五都”選戰,蘇嘉全在一片不看好聲中,只小輸臺中市長候選人胡志強,此次選戰“決戰大臺中”態勢下,是否將左右選情?國民黨臺中市黨部主委杜建德斬釘截鐵地説,“不會”。
杜建德認為,“五都”選戰國民黨險勝,原因包括胡志強未請假參選、與基層互動不夠,加上國民黨拋卻過去“綁樁”作法,用最少的資源選舉;蘇嘉全曾任“農委會主委”,曾給農會很多支援,所以有可乘之機。最近胡志強勤走基層,派系整合“日趨有功”,農會系統普遍認為“上次已經還人情給蘇嘉全”,蘇嘉全出線對大臺中選情不會有影響。
國民黨副秘書長洪秀柱説,先前就判斷蘇貞昌不會擔任副手,蘇嘉全年輕有衝勁,但仍是蔡英文“不得不的選擇”,凸顯蔡選副手“處處碰壁的尷尬”。
洪秀柱認為,蔡英文挑副手拖了這麼久,本來應該出來一個讓人驚艷的人選,結果出來“備胎的備胎”蘇嘉全,難免讓選民覺得“怎麼會這樣?”除非蘇嘉全有“讓人意外的表現”,否則對中間選民恐怕沒有號召力。
國民黨中常委謝龍介説,蘇嘉全魅力遠遠不足蘇貞昌,蔡英文本身就是“很冷”的人,過去陳水扁到臺南,幾百公尺外民眾就開始騷動,放眼民進黨,目前有此魅力者只蘇貞昌,蘇嘉全或可顧住基本盤,但沒開拓南部票源能力。
馬辦昨不願評論。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莊伯仲表示,蔡英文副手選誰,是民進黨的家務事,國民黨尊重,對明年大選選情仍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