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媒:蔡英文給兩岸經貿投下原子彈

時間:2011-08-25 09:36  來源:華夏經緯網

  民進黨主席、“大選”參選人蔡英文公佈的十年政綱兩岸篇中,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如果蔡英文當選,這一否認實際上是為兩岸經貿投下一顆原子彈。過去三年,兩岸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營造出的和平前景、經貿往來、利益共用,將全部毀於一旦。不出外界所料的,大陸官方已正式發表回應,除了説不承認九二共識是“大陸方面不能接受的”外,更強調此政策一旦實施,“將導致兩岸協商無法進行”。

  馬當局上臺後,過去三年,兩岸經貿往來跨入了另一個新里程;從兩岸三通、陸客來臺觀光、開放金融産業、大陸採購團來臺、到ECFA簽署,兩岸經貿往來可説終於“正常化”。這個過程、這個結果,兩岸互蒙其利,一起受惠;而不能否認的是,大陸官方為了拉近與臺灣的關係,而有“讓利”想法,因此整體而言,臺灣受益程度又更高。

  例如,在金融海嘯狂卷全球時,臺灣科技産業陷入停擺困境,産能利用率降到一到三成,無薪假遍及各公司。大陸除了推出4兆人民幣的家電下鄉外,各省市也派出龐大的採購團來臺採購,一年的採購金額就逾200億美元,對島內産業與企業無異雪中送炭。此外,開放陸客來臺觀光後,大陸觀光客數字也呈三級跳,去年成長到150萬人,成長率高達五成,這也讓島內去年的觀光外匯收入增加了近三成。至於ECFA的簽訂,影響更深遠;除了臺灣得到的降稅早收清單多於大陸外,後續帶來的其他效應,更是可觀。綜觀而言,這一波兩岸經貿深化的利益,幾乎可説不同階級者皆有獲利,惠及庶民。

  我們要強調的是:維持兩岸良好的關係,進而拓展經貿利益,絕對是臺灣未來經濟大戰略上最重點的課題;這也關係著全民的經濟利益與生活。一來,大陸經濟實力與時日增,現在已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依照各國智庫的預測,早則在2020年,晚則到2030年,大陸就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對一個近在咫尺、又同文同種,語言、文化相通,前景看好的經濟體,臺灣豈能不好好掌握這個契機?揚棄與其往來,臺灣經濟必陷深淵。

  二來,大陸近年已由全球工廠轉型為全球市場;掌握“大陸機會”,已不僅是掌握生産要素與工廠的問題,而是開拓市場、建立品牌、提升企業與産業的問題了。例如,島內長久受困于市場小、銀行過多的金融業,就能在大陸找到更大市場,延續拓展企業命脈。

  三來,現實上,臺灣的出口占島內生産毛額(GDP)的七成左右,而臺灣出口地區中,大陸就佔了四成。臺灣去年從兩岸貿易中取得的順差就超過八百億美元,島內上市櫃企業大部分都已在大陸有投資設廠,許多科技産業大陸的出貨量,已超過五成到八成。雖然,許多人都説“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但當現實上我們的雞蛋是高度集中在這個籃子中時,最要緊的就是“好好的顧好這個籃子”。蔡英文的否認九二共識,其實就有“打壞這個籃子”的風險。

  最後,我們也要指出,當初臺灣急於與大陸簽署ECFA的原因,主要是因應“東協加一”(東協加上大陸)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上路,臺灣如果被排拒在此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外,則超過五成的出口都受影響。但別忘了,東協加一後接著是“東協加三”(東協加上中國、日本、韓國)的上路。在中國臺灣最重要的競爭對手韓國加入後,如果兩岸關係生變,臺灣無法藉著ECFA融入此區域貿易中,則臺灣出口與經濟皆危矣。

  蔡英文雖然表示ECFA是既成事實,所以會“循民主程式處理”。但蔡英文似乎不了解,這三年來兩岸經貿的交流往來、及其産生的諸多利益及成果,有許多是基於彼此的善意與共識才取得。如果把這個善意與共識拿掉,ECFA也可以成為一個空殼子。蔡英文在否認兩岸善意産生的最重要基石─“九二共識”後,還期望對岸有善意,且依循她個人的主觀期望,來處理兩岸經貿關係,不是太天真、無知,就是存心欺騙社會大眾。

  不論蔡英文是基於個人信念、理想、意識型態,或甚至只是為了鞏固綠營基本盤選票,而提出否認九二共識,都可以説是拿政治前途、兩岸關係去“豪賭一把”;但,臺灣的經濟、民眾的生活、兩岸關係前景,都不能被政客當籌碼,放在賭桌上“豪賭一把”!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